玉門關的名稱由來,據說是因為西域的和田美玉經此關進入中原,故而得名“玉門關”。
作為邊塞之地的最后一道關口,玉門關城墻高厚,設有烽火臺、營壘和了望臺,關城規模不大,但戰略位置險要。
此時雖是深冬,卻不難想象玉門關往日之繁華。
張平安甚至都可以腦補到商隊在此驗諜通關,將關內的茶葉、絲綢、瓷器等運往西方,回程時再引入關外的地毯、玻璃、香料等物品的場景。
“這就是玉門關了,一道城墻分割兩國”,錢杰望著前方的城墻笑道。
“走吧!”張平安用腿夾了夾馬腹。
有大蔣提前去打了招呼,張平安等人到的時候,守城將領已經下了城樓在城門處迎接。
正是魏乘風排行第二的義子魏存孝,這人是個彪悍的體格,論身高能在張平安見過的人中排到第二。
第一是大姐夫。
“末將魏存孝見過幾位大人”。
“魏將軍快快請起,本官這次過來只是犒賞和賑濟邊關將士與百姓們,不用多禮”。
“多謝大人,邊塞苦寒,大人不遠千里到了西北,還記得來玉門關一趟,看望邊城的將士與百姓們,實在是邊關眾人之福,請大人隨末將入城”,魏存孝嗓門很大,聽得人耳朵都發麻。
說完后便做了個請的動作,在前面為眾人開路。
一路進城的路上,張平安也在暗暗打量玉門關內的百姓們,發現他們的穿著打扮比瓜州城內要差的多了。
街上擺攤賣吃食的或者賣其他小玩意的,不乏年輕女子,來往行人也習以為常的樣子,可見民風要比其他地方開放的多。
甚至會有攤主當街攔客招攬生意。
整個邊城都透著一股彪悍隨性之感。
再往前,有酒樓茶肆,能看到有腰間掛著短刀或者其他兵器的男子在大堂內大口喝酒,大聲吹牛,一看就是混江湖的刀客。
趙仁之指著那些人道:“朝廷不是已經頒布了律法,禁止民間百姓攜帶超過六寸長的兵器嗎,怎么這些人都沒按律法行事,一路走來,我都看到許多男子隨身帶了兵器了。”
魏存孝聞言恭敬地拱拱手回道:“回大人,邊城民風彪悍,隨身攜帶兵器自來有之,屢禁不止,下官也頭痛的很,治理不善之處還請大人恕罪。”
說完便命令左右副將將酒肆那幾人捉起來,送到衙門。
那酒肆里的幾人正喝酒喝的痛快,被抓了后自然不干,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看得張平安忍不住蹙眉。
等到驛館后,才對趙仁之叮囑道:“我們西巡主要任務是拿回兵權,對于這種當地百姓的治理,最好還是不要多加干涉,以免激起民怨,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何況魏存孝明知道咱們來者不善,他肯定是幫著他義父的,剛才這一出明擺著是演給我們看呢!”
趙仁之其實也有些懊惱:“你說得對,剛才他命人去捉人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中了他的計了,只不過我也沒想到他會這么較真,看來這大個子也并不像長的那么憨!”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小人物,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每個小人物都有他的作用,對了,等下去營里犒賞將士們的時候,我拖住那魏存孝,你和錢杰兩人拿著這青蚨血去營中找人,重點找剩余的那十三子,看有沒有人能對的上的,我看那魏存孝不好糊弄,你們到時抓緊時間”,張平安說完從懷里拿出兩個小瓷瓶放到桌上。
錢杰在一旁幫忙解了惑,趙仁之這才知道,原來破廟那次張平安就已經做好準備了。
捏著小瓷瓶,趙仁之臉色有些不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