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會安排刑部查明真相,請陛下寬宏幾日。”
孟還真出列,對著姜尚說道。
“好,那朕就交給刑部去查,半月之后,若查不到消息,別怪朕不講情面。”
姜尚繼續板著臉說道。
這次用儒生堵宮門的事,在姜尚看來雖然是一件小事,但足夠惡心。
“臣領旨!”
孟還真二話不說,接了這道旨意。
“陛下,臣有一問想向高閣老請教,他去勸說儒生的最后一番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聞仲在朝堂上對著姜尚說道,三只眼一齊瞪著高子正。
“臣不過是想轉移這些儒生的注意力而已。”
高子正雖然有那么一點借此事引起儒家弟子同仇敵愾的意思,但這種心思怎么能承認。
“轉移注意力?依老夫看,你簡直是狼子野心,是想亂國!”
聞仲瞪著眼睛,直接給高子正扣上了一頂大帽子。
高子正不甘示弱地反瞪回去。
他雖然修為不如聞仲,但久處上位,自有一番風度。
“聞閣老怎敢當著陛下的面顛倒黑白!
臣對陛下、對大昊忠心耿耿!
當初陛下起于微末,臣就一直輔佐陛下,直至陛下創立大昊。
這二十多年來,臣無一日不兢兢業業,為朝廷謀。
聞閣老以亂國之罪栽在臣頭上,臣不服,恭請陛下決斷!”
高子正一臉委屈地看著姜尚,對姜尚說道。
姜尚有些頭疼。
此事一旦處置不當,就容易造成黨爭。
而且高子正與聞仲都是他的心腹,無論苛責哪一方,都容易讓另一方寒心。
“夠了!你們兩個乃是朕的左膀右臂,是朝廷肱股之臣,是大昊閣老。
如今你們互相攻訐,簡直有失體統!
記住,你們首先是大昊臣子,然后才是什么道家、儒家弟子。”
姜尚對著聞仲和高子正斥責了一番,然后刻意略過此事不提。
朝堂上開始討論起另一個議題。
高子正刻意引導儒家弟子這件事看起來在朝堂上沒引起什么風波,但在京都開始,卻掀起了一次波及甚廣的亂戰。
在姜尚他們還在舉行朝會的時候,京都鰲峰樓的一間雅閣之中,剛才去宮門請命的十幾個儒家士子聚集在此。
“你們說高尚書說的消息是什么意思?”
有人小心翼翼地問道。
“什么意思?顯然高尚書察覺到了什么,但沒有證據,所以向我們示警。
依我看,高尚書說的一定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術士之流。
朝廷什么都好,就是比起先朝來,更加重視那些方外術士。
如果高尚書沒說錯,這個方家案子是鐵案,只是牽扯甚廣,不能在此時公布細節的話。
那讓我們去圍堵宮門顯然就是想對我們儒家下手!
而有這種動機的,除了那群術士,就是法家那些酷吏!”
有士子大膽猜測道。
“嚴世兄所言有理!”
一群士子結合高子正那遮遮掩掩的態度,瞬間明白過來。
“這些卑鄙的術士,居然敢害我們儒家弟子,絕不能與他們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