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無恙卻聽出了其中的內情,恐怕三個團隊之間的關系,并沒有譚金明表面上說得如此輕描淡寫吧?
“所以你們團隊的研發成果,依舊屬于你們團隊,而不是水木大學的?”李世宇在一邊好奇的詢問。
譚金明自嘲的回應,“我們在七年多的時間里面沒有研發出來任何成果。”
譚金明的意思是,既然沒有任何成果,又哪里來的研發成果所屬權問題?
“.”李世宇無語。
這樣的戰績確實太慘了!
古明月接話,“即便你們沒有研發出來成果,但研究數據呢,水木大學也慷慨的給了你們?”
沒有成果也有失敗的數據總結吧?
這些失敗的研究數據同樣有價值。
譚金明回應,“所有的研究數據,由我們與水木大學共同擁有,具體的從屬關系是,截止2021年4月1日之前的研究數據,由水木大學無條件永久免費授權給我們使用。”
“我們基于以前的研究數據做出的新成果也與水木大學無關。”譚金明說明著具體的情況。
安無恙放下心來,既然研究數據的歸屬權和使用權方面沒有問題,那就無需擔心隱雷帶來的麻煩。
“譚教授,如果你們炭變團隊要繼續研究下去,你們需要什么?”安無恙詢問。
譚金明回應,“只需要三樣東西。”
“錢、人、時間。”譚金明補充。
“我們之前談過,首先至少需要一個億的資金才能將基礎框架搭建起來。”譚金明一邊說明,一邊從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隨后在茶桌上推給安無恙。
“我們要重新建立炭變實驗室,需要采購大量的相關設備,前期一個億的投資是最基本的,如果真的要完全鋪開全面研究環境,至少也需要10億資金。”譚金明補充。
這一點對上了曾經幸福人生系統反饋的提示信息:‘階段一:當投入資金規模達到10億時,碳基芯片理論技術得到成功驗證;’
鑒于有幸福人生系統反饋的提示信息,安無恙自然沒有懷疑過譚金明說明的投資額度。
“至于人的問題,目前我們炭變團隊的成員只剩下26人,我們希望擴大研究團隊,比如說從水木大學挖墻腳,以及從其他大學和公司挖墻腳。”譚金明補充的說著。
聽見譚金明表示從水木大學挖墻腳的時候,安無恙差點笑出聲!
陳鴻志和李世宇就沒有忍住,兩人直接笑了起來,其他人也跟著笑了起來。
譚金明這個家伙才從水木大學跳出來,便迫不及待的想要挖前東家的墻角是吧?
至于這樣做究竟是否道德的問題先放下不談
反正譚金明覺得水木大學的人才真好用!
再說以前都用熟了,彼此之間也不用再磨合,直接就可以展開工作,所以譚金明才表明要挖前東家墻角。
“安總,關于員工的年齡方面,您有什么忌諱嗎?”譚金明試探的詢問。
安無恙反問,“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
譚金明回應,“如果我們想挖墻腳,最好挖的就是那種超過三十歲,特別是超過三十五歲的員工,畢竟目前的職場中,這種年齡的員工總是受到歧視。”
“我只關心一點,他們能夠勝任對應的工作嗎?”安無恙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