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末,十月初三夜,秋風微涼。
北京紫禁城內,身著龍袍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站在乾清宮前望著頭頂的月亮。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語氣幽怨,又帶著些愁緒,有一股不知從何說起的感嘆。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聞言,也免不了心頭一酸,躬身勸道:“夜里風涼,陛下身子才好,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朱由檢漫不經心“嗯”了一聲,崇禎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確需要保重身體,可如今這具身體里,裝的卻是一個來自異世的靈魂。
靈魂是來自兩百年后的博物院研究員朱哲宇,曾經的他日日穿梭于這座宮殿,憑借宮殿的每一片琉璃瓦,地上的每一塊青磚,屋脊上的每一個小獸以及書山辭海中來想象百年前的景象。
眼下,倒是不用想了,自己能親眼見著了,還是用著崇禎皇帝的眼睛!
朱哲宇是個男人,也是個俗人,研究歷史或者看各種的時候,也曾憧憬后宮佳麗三千,可他恨,恨的是明明給他了穿越的機會,為何是穿越到了崇禎皇帝身上。
佳麗再多又有何用,日日待在后宮,最多也不過六年光陰,可憑自己這點本事,能將大明帶去何方?
要是崇禎初年也就算了,現在已經是崇禎十一年末,按照原來歷史走向,還有六年,自己就要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樹上吊,這算什么事?
朱哲宇,如今的朱由檢想到這里,內心苦澀無比。
崇禎這人吧,說得好聽,是勤勤懇懇,事必躬親,有中興大明的這個心,卻沒有中興大明的這個能力。
說不好聽了,是為人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不說,還沒有豐富閱歷,心胸不開闊,眼界也不開闊。
這個時候的大明,內有流賊如闖王、張獻忠,外有建奴頻頻寇關,這不,自己能穿來這里,也是因為建奴再一次寇關,將崇禎給氣得吐血暈死過去。
借著身子尚未康復的理由,朱由檢待在乾清宮好好適應了一番如今的身份,不僅如此,更是對當前處境做了個梳理。
九月末,告急的文書雪片一樣飛進了紫禁城。
和碩成親王岳讬從密云北墻子嶺毀長城,破邊墻入關,薊遼總督吳阿衡、總兵官吳國俊戰死。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則從青山關毀邊墻而入,而后長驅直入,越過遷安、豐潤,大軍駐扎在了通州河西。
在這里,兩路人馬會合,然后從北邊繞過北京抵達涿州,繼而兵分八路向西進攻,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在河北及山東的廣大原野上勢如破竹。
而皇太極,親率漢軍人馬征伐錦州以及寧遠,以牽制錦寧一帶的明軍,使能征善戰的錦寧守軍無法出援。
如此,大明的東西守軍只好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顧。
朱由檢想著又嘆了一聲,眼下也沒辦法了,開局地獄,但自己決不能做吊死在煤山的亡國之君,還有六年,時間雖然不多,但憑借自己熟讀的那些書籍資料,也尚且能挽回!
自己曾經挑燈無數個深夜,也想過大明要如何避免末路,如今上天給了他這個機會,他便不想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