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建奴破關而入,遂即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蜀川千里無人煙!
江陰、南昌、廣州、昆山...尸積成山,血流成河,冰冷的數字留在史書上,每每看到這些,自己總忍不住發指眥裂、心神俱顫,仿佛靈魂都要躍出體外。
但又無可奈何
但現在不一樣了,朱由檢看著頭頂的月亮暗暗發誓,從今以后,自己便是大明崇禎帝,定要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中興大明!
發誓容易,真要改變眼下局面,中興沉珂爛政的大明卻是困難重重,光靠皇帝一人也是無用。
不說六年之后,就說當下局勢,建奴再一次破關而入,橫行京畿,將他們趕出去成為了第一要事。
好在,崇禎皇帝在吐血之前,下令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和陜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入衛。
以山海關監軍太監高起潛帶關、寧兵一部為策應。
命宣大總督盧象升為督師,統管各路兵馬,并率宣府、大同及陜西各路總兵楊國柱、王樸及虎大威為左路,以天津、青州、登州、萊州各軍為右路,共同夾擊建奴。
以山東總督劉澤清部由正面遏制建奴。
于此同時,京營各軍則努力加強京師的守城和防御。
這樣的戰防安排還是不錯的,可是朱由檢心中知曉,崇禎做的這個安排,卻是完全沒有考慮到建奴鐵騎彪悍的戰斗力。
不說建奴此時士氣正盛,進入廣大平原之后,將兵力分成數路,向著各個方向攻城掠地,大肆擄掠,無所不作。
而明軍,卻往往以穩健遲緩的戰略方針來應對,防不勝防。
就說這次,崇禎此前做的部署,都是圍繞著護衛京師,可是史料記載,建奴壓根沒把進攻北京作為他們的戰略要點,而是把目標放在了太行和運河之間的廣大平原地區。
是以,建奴在行動上便可以自由放肆,游刃有余,明軍根本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明軍雖摸不著頭腦,但對于不少明軍將士而言,他們卻是抱著一種保家衛國的忠心和決心,來同建奴決一死戰的。
其中,便有這個宣大總督盧象升。
原本的崇禎在面對這次戰事中多次反復,先是任命盧象升為兵部尚書,統領天下兵馬。
可后來,在閣臣楊嗣昌的勸說下,再次變卦,將他降職為兵部侍郎,兵馬權交到了山海關總監高起潛手上。
這個高起潛,和楊嗣昌一樣是個主和派,在對戰時,不僅將盧象升的兵力調走,更是當盧象升和建奴在巨鹿決戰時袖手旁觀,導致盧象升戰死疆場。
盧象升是明末有力的戰將,他絕對不能死!
朱由檢想到此處,再度朝王承恩問道:“盧象升到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