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聲遠去,盧象升站定整理衣冠,指尖觸到官帽里白麻網巾,眼神不禁黯淡。
老父去世,自己本該丁憂守孝,可一連七道折子均被陛下退回,并令自己帶兵抗敵。
星夜兼程、風塵仆仆,想著得陛下單獨召見,定要好好將自己對敵之策同陛下稟報,誰知還沒見著陛下,就被“議和”二字撞得滿頭滿臉的狼狽。
自古忠孝難兩全,盧象升飽讀詩書,明白這個道理,也相信九泉之下的老父也不會對自己有怨言。
可是,若真是讓他全力殺敵,保衛大明山河也便罷了,可陛下真有議和的心思,跟著自己出身入死的天雄軍,又該如何上這個戰場?自己又該如何同老父交待?
“盧總督,陛下讓您進去!”思考間,小黃門已是返回,見盧象升站在門口兀自沉默,聲音都大了幾分。
盧象升回神,朝小黃門道了聲“有勞”,又裝作不經意得開口,“陛下日理萬機,龍體可還康健?”
“陛下龍體大好,盧總督放心,昨夜——”小黃門話說半句,突然覺得不妥,乾清宮中的事如何能同外臣說起,立即閉了嘴,笑著道:“盧總督趕緊進去吧,可別讓陛下就等!”
小黃門的話雖沒有說完,盧象升卻已是明白了大概,昨夜陛下定然見了什么人,若無事發生,晚間不過睡覺,小黃門又如何會提到“昨夜”。
“楊閣老辛苦啊!”盧象升狀似不經意得感嘆了一句,余光見小黃門微微點了點,心中更是篤定。
楊嗣昌事先見過陛下,這議和一事,多半是得了陛下授意了。
想到這里,盧象升心中更添煩躁,一路上好不容易平復,端著一張榮辱不驚的臉龐走進了殿中。
“臣,盧象升參見陛下!”盧象升聲音洪亮,行完朝禮就站在殿中,垂目不語,等皇帝發話。
朱由檢此時也正打量盧象升,書籍中記載,盧象升本是文臣,天啟二年的進士,初時任職戶部主事,后有任員外郎、知府等職務。
若是在太平之年,想必便會以文臣之身按部就班得升遷,憑他能力,入閣也不是不可能。
可明末不太平,自然做不了太平官。
崇禎二年,北京城被建奴所圍,盧象升自己招了一萬多人,跑來勤王,雖然最后也沒能幫上什么忙,但至少他這番忠君愛國的作為被崇禎看見了,第二年就提任參政,專門負責練兵。
事實證明,只有二流的統領,沒有二流的兵。
盧象升練的兵,后來被稱為天雄軍,而盧象升本人,后來被稱為盧閻王!
以文臣之身領武將之職,在當下雖并不少見,但能做到像盧象升這地步的,許是就他一個了。
而此刻,書生氣十足、皮膚白皙的盧象升,風塵仆仆下顯得有些憔悴,下顎略尖,更顯清瘦,配著稀疏的幾根胡子,絲毫看不出是個嫻于騎射,殺敵于陣前的悍將。
不過,他的雙眉似劍,一對虎眼中盡顯剛毅的神氣。
而見他二品官服內,露出白色的領子,頭上,白麻網巾也是露在官帽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