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在駱養性離開之后,吏部的官員呈上了幾年的政績考核,厚厚的一大摞,朱由檢頓時后悔,這么多,要幾時才能看得完啊!
“去,讓太子過來!”朱由檢朝王承恩吩咐了一聲,又緊接著說道:“對了,去司禮監,讓郭時明送幾個剛畢業的小太監過來!”
王承恩忙應“是”,吩咐著讓人去傳了話。
送來的名冊都是按照政績考核以及地區排好的,這里面也并不是所有的官吏都在其中。
明朝對官員的考核,按照任職年限,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以九年為滿。
考核分三個等級,稱職、平常和不稱職。
十分簡單!
不過,京師中三品以上官員,由皇帝親自考察,四五品由內閣初核,再交由皇帝裁決。
因此眼下放在朱由檢面前的,大多是京師之外的官吏考核名錄。
朱由檢隨手翻了一本,上面赫然寫著“張國維”三個字。
“水利大師啊,是個人才!”朱由檢嘀咕著將名冊放在右手邊,又打開一本,“畢懋康?嗯,畢懋康!”
朱由檢一拍桌案,激動得站了起來,便在此時,太子朱慈烺和司禮監的小太監也都到了,看到皇帝這副模樣,還以為是動怒,忙唬得跪在地上。
“起來起來,”朱由檢朝他們擺手,“你們都過來!”
朱由檢取了筆,在紙上寫下十來個名字,而后指著那一摞名冊道:“看看這些人可在名冊之中,若是在,給朕找出來!”
“是!”朱慈烺領命,吩咐著小太監們將名冊搬到一旁,而后一個個翻看。
朱由檢仍舊看著“畢懋康”的政績考核名錄,就見政績一欄中,赫然是“平常”兩個字。
“南京戶部右侍郎...”朱由檢嘆了一聲,明明是個偉大的發明家,卻去做戶部的事,不說這個“平常”有沒有弄虛作假,但委實是屈才了。
畢懋康可是研究出了燧發槍,也被稱為自生火銃,將鳥槍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為用燧石作發火裝置,從而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這種槍只要連續扣動槍機,摩擊燧石,便可發射,簡化發射手續,提高了射速。
畢懋康是將他的《軍器圖說》呈給崇禎帝的,可惜,崇禎帝沒有重視,更沒有推廣。
朱由檢則不同了,要將大明軍隊打造成世界強軍,光靠冷兵器可怎么行。
此人,也有大用。
朱由檢想著,將畢懋康的名錄放在右手邊。
一個下晌的時光就在翻看中流逝,朱由檢左右手邊名錄堆得很高,右手邊要少一些,大多都在左手邊。
而看朱慈烺那里,選出來的不過廖廖數本。
“好了,明日再看吧!”朱由檢見天色不早,再看下去眼睛可要壞了。
說著,朱由檢起身走去,拿過他們選出來的幾本名錄翻看,“高斗樞、袁繼咸,左懋第...”
無不是守城將領,或是能治理一方土地的能臣,可惜啊,政績上都是“平常”,朱由檢不由冷哼,看來整頓吏治刻不容緩了。
“陛下,盧總督和孫總督,已經到城下了!”外面傳來稟報聲。
“大軍城外扎營,讓他二人先行休息,一應事,明日上朝再說!”朱由檢朝外吩咐。
事必,朱由檢想著今日拿了田宏遇,便去承乾宮陪田禮妃罷!
宮外的消息還沒這么快遞進來,是以,田禮妃看到皇帝,臉上是抑制不住得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