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辰本是猶豫,再加上此事上朝前也沒同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稟報過,可現在聽到皇帝問到自己,知道適才細微動作定然是被皇帝看到了,只好硬著頭皮走了出去。
“陛下,臣...臣...”
“有話就說,”朱由檢說完這話,又朝著眾人道:“今日所言,朕皆赦你們無罪,若有對大明有利的政策,朕還重重有賞!”
這些人啊,總是擔心這個,顧慮那個,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有些好的建議寧愿在心里爛掉,也不愿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朱由檢是想著,既然今日說到這個問題,那便索性來一次頭腦風暴好了,明末其實能臣還是不少的,就是苦于黨爭和皇帝昏庸軟弱,而錯失了好幾次可以改變的機會。
有了皇帝這話,金光辰抿了抿唇,繼而猶如豁出去一般說道:“臣以為,可以重開海禁,鼓勵出海貿易經商!”
金光辰這話落地,朝堂上竊竊私語之聲當即多了起來。
大明海禁這事,可是從太祖時候便開始了,雖說成祖那會兒七下西洋,可目的也不是去商貿的呀。
就算是隆慶開關,也不過就開了月港,最后還是敗于黨爭。
此時金光辰再度說起這個問題,李邦華臉色陰沉,想著他膽子也太大了些,未同自己商量,就敢在朝堂上提重開海禁之事。
“陛下,臣以為不可!”劉宗周出列,不滿得朝金光辰掃了一眼,朝皇帝說道:“海禁乃祖宗之制,且尤注重海盜之防。”
這就是拿出太祖當時頒布的政令了,朱由檢瞇了瞇眼睛,還真是什么都喜歡用祖制來說事。
“陛下,元人有言,古之圣賢之君,務修其德,不貴異物!”有翰林院的老學究出來說道。
朱由檢聽他這個意思,要自己同意開了海禁,自己就不是個圣賢之君了唄。
朱由檢沒有說話,底下大臣們也都在思量皇帝的意思,一時也都不敢發表言論。
而方逢年,他是站在湯若望這邊的,對于開海禁這事,于禮部更是有利,他想了想,上前說道:“陛下,隆慶開關年間,月港繁榮,通過督餉海防收上來的稅餉更是有萬金,若是能重開海禁,定能充盈國庫。”
“陛下,”這時,隊列后方站出來一個官吏,上前幾步,確保自己聲音能被皇帝聽見后,才大聲道:“陛下,福建閩人濱海而居,非往來海中不得食,自海禁之后,附近海洋魚販一切不通,導致民貧而盜愈起,臣以為,可稍寬其法。”
朱由檢仔細打量眼前之人,認出他是吏部主事呂大器,他說的這番話也算是為百姓說話了。
“陛下,”范復粹此時也開口道:“眼下朝廷雖然是禁海,可江浙閩沿海百姓、商賈,私自出船的屢禁不止,更有因為我大明海禁,而出逃至海外生活的,既然無法杜絕,何不稍稍放寬,一方面讓沿海百姓得以生存,另一方面,也能正大光明得征收商稅。”
“可若放開海禁,出海貿易便是朝廷所認可的行為,行商出海若是遇到海盜,朝廷是不是要派兵巡邏保護?可市舶司裁撤之后,我大明海船如何能與弗朗機等國相比,他們船上可是有火炮的啊!”
“鄭三寶當初能建造寶船七下西洋,現在為何又不可?弗朗機有火炮,如今我大明也有啊!”
“這能一樣嗎?鄭三寶是成祖時,那會國庫可有錢著吶,現在...造船得要花費多少銀錢?再說了,我們的大炮能比得上弗朗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