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名將層出不窮,在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等人的光環下,他似乎不值一提。
可朱由檢知道他的才能,也為他的結局所惋惜,因為楊嗣昌督軍,二人有所爭議,在楊嗣昌死后,朱由檢更是將罪責強加到了鄭崇儉的身上,責備他“無視軍規”,不等到秋后,在崇禎十三年五月就將他斬首示眾。
鄭崇儉為將時沒有喪失國一座城池或一支部隊,卻因為他人巧言謝責被判了死刑,群臣背地里知道他的冤屈,卻沒人敢出來訴說。
這樣的大明,不亡才是老天不開眼!
“對了,”朱由檢此時突然想起一個人來,“王樸呢?他不是逃了么?眼下在哪兒?大同總兵這位置還空缺著吧!”
原大同總兵王樸,在盧象升和建奴激戰的那一個晚上逃了,之后戰事平息,又經過和談等事,竟然沒人想到他。
不過,王樸也樂得沒人想起他來,他如今可是后悔萬分,要早知道皇帝早有打算,自己還逃什么,如今說不準就能再官升一級了。
可他現在不敢露面,在外奔逃的這些日子中,麾下幾人也給了他幾個去處。
其一,要不直接出關投降韃子算了,韃子對漢臣漢將禮遇得很,不說保住一條命,說不定還能和孔有德他們一樣被封王。
可沒想到,這個意見剛提出,就聽說韃子將孔有德他們送回了大明,直接掉了腦袋,而他們的名字,也永久得刻在了山海關的恥辱柱上。
于是,這個計劃直接被否決,又有人提議,去投了流賊可好?
王樸更是拒絕得徹底,流賊窮兇極惡,他們又是同流賊打了這么多次,保不齊投過去,就拿自己祭了旗。
思來想去,王樸命人回陽和衛送了封信給陳新甲,向其說明自己難處,并希望能戴罪立功。
陳新甲很痛快得答應了他。
眼下,王樸就在陽和衛宣大總督府內。
“陳總督,咱們真不出兵?”王樸一臉愁容,打流賊不怕,自己還指望著靠打流賊將功贖罪,不說官復原職,至少也減輕罪責,不用東躲西藏的,可陳新甲卻說沒人沒糧,不出兵。
要知道,盧象升可以已經向晉商要糧了,陳新甲作為如今的宣大總督,糧草還不是一句話的問題。
王樸不理解,深深得不理解!
“著急的不是咱們,有人比本將急得多,等等無妨!”陳新甲卻是一臉輕松,仿佛張獻忠要攻打的不是山西。
“陳總督,范家的人來了!”外面有人稟報道。
“王樸,你先回去吧,有事本將自會傳你!”陳新甲朝王樸說道。
王樸一愣,心中多了點不適,曾幾何時,自己作為大同總兵,盧象升也得給自己點面子,哪里能呼之則要揮之則去的。
可如今自己就好比一條落水狗。
可王樸也沒有辦法,他訕笑著起身,離開了大堂,朝后院一個簡陋的小院回去。
王樸走到小院門口,見自己親隨正守在門口,皺眉想了片刻,朝他說道:“你去打聽打聽,姓范的來找陳總督什么事?”
“是!”親隨領命離去,王樸站在門口又想了一陣,才推門走了進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