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棟將章程交給呂大器,又掃了一眼眾人便離開了。
一起的這些,還都是陛下最近提拔的人物,凌義渠和凌公子也都在,還有宋司農、王侍郎。
陛下信任他們,那他們定然有很大的本事。
自己在司禮監這么久了,好似也沒做出些有用的事來,夏同知和方掌印把自己當小孩子,就是陛下,也只在出宮的時候才會想到自己。
王家棟嘆了一聲,又立即振作起來,自己定要好好學本事,以后也要成為對陛下有用的人,為陛下分憂!
此時的小院中,呂大器坐在燈籠下,又命人移來一個燭臺,借著光亮就翻開了章程,看到皇帝的批注后眼睛一亮,本還是松散的坐姿,一下子就緊繃了起來。
首先是開放港口,呂大器覺得,初初開放,還按照隆慶時,開放月港以做試驗。
可皇帝的批注,除了月港,江浙一帶以及魯地沿海,各再開放一個港口。
呂大器本是不明白,皇帝為什么要如此急躁,一下子就開放四個港口,可再往下看,看到航路時,這才恍然大悟。
隆慶時開放月港,當時的貿易路線大體有這么幾條,一是從月港到呂宋,從呂宋通向亞美利加洲;一條是通過果阿到達歐羅巴;一條是從月港走倭國、朝鮮。
皇帝的意思,走倭國、朝鮮的貿易船只,從魯地、江浙一帶港口出發,去往呂宋、歐羅巴的船只,則從閩地港口走。
如此一來,對于管理也好,收稅也罷,俱是方便了許多。
其次,對于船引,呂大器覺得,不是所有商賈都有資格獲得船印,必須考察其資質,比如商行規模,所有船只的大小,難道只一艘小漁船,也發放船印給予通行不成?
朱由檢對這點給予了肯定,同時也說明了一點,除了商行的規模之外,對于同意加稅的商賈優先發放船引,并且在出海船只、貿易貨品和稅銀上給予一定優惠。
若是不同意加稅的商賈,那不好意思了,船引不會發放出去。
這對于江浙商賈是否能接受朝廷加稅的政策,便是起到了一個推動作用,商賈們俱是精明之人,都知道海外貿易能帶來多少利潤,若這條政令發布,想必對于商賈加稅,也會減少不少阻礙。
“陛下圣明啊!”呂大器忍不住點頭嘆道。
圍在桌旁的一眾人聽到呂大器這一聲喟嘆,俱是轉過身去問道:“是什么?”
呂大器擺了擺手,繼續朝下看去,其余人好奇之下,紛紛起身朝他走去,坐得坐,站得站,伸長了脖子看他手中這份寫滿了朱批的章程。
“水餉、路餉...”
水餉和路餉對應的就是出口稅和進口稅,將國內的東西帶出去售賣,自然也會將他國的東西帶進來。
呂大器對于水餉,按照隆慶時的政策,是以船只來計,一只船收五兩銀的水餉,對于陸餉,則是按照貨物的實際價值來算。
可皇帝在這里做了批注,不管水餉還是陸餉,一律按照貨物類別和價值來算稅收。
一船收五兩的稅,虧大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