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鄭芝龍回道。
“不僅天災,去年年關,建奴寇邊,若不是盧象升、孫傳庭等朝廷大將,也無法將他們趕出關去,否則,今年更是難過了,還有流賊...”朱由檢說著又深深嘆了一口氣,“外憂內患,天災人禍,我大明實在不能......”
鄭芝龍聽著皇帝這番話,想著韃子能被趕出去,還是陛下的功勞最大,要不是他冒著危險去同皇太極議和,韃子也沒這么容易被趕出去。
如此想著,鄭芝龍對于皇帝的欽佩不由多了幾分真心實意來,又想起這次地動,可是皇帝親自趕往山西賑災。
來京師這一路上,鄭芝龍聽得最多的就是百姓稱頌陛下英明,給出的防治手冊也都是陛下的主意,更沒有瞞著他們什么,若是疫病有什么情況,都是第一時間命人擬了告示張貼出來。
“陛下,臣能做什么,陛下盡管吩咐!”鄭芝龍說道。
朱由檢還沒有訴完苦,還想著再多說幾句,可鄭芝龍不知想了些什么,直接就開了這口。
朱由檢也不知道鄭芝龍聽進去多少,自己說的這些話對他可有用,他知曉鄭芝龍不是大奸大惡之徒,他是海盜出身不錯,可他歸降朝廷之后,的確為福建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手下這么多人這么多船,他要銀子才能養著他們,朝廷這些俸祿定然不夠,只能靠搶。
如今海上權威,可不是念幾句“之乎者也”講道理講出來的,就是拼誰的船堅固,誰的火炮厲害。
鄭芝龍是把好刀,可這把好刀要不握在自己手中,也怕有一日被這把刀傷了。
所以,朱由檢才會在不久前想著分化他們,讓鄭芝虎去登萊練水師。
可放眼整個大明,水師或者說海師,卻找不出來比鄭芝龍更合適的人,若要重新培訓一支,也來不及。
只能就他了!
“天災連綿,田地歉收,百姓吃不上飯不是死就是造反,這會導致朝廷更亂,是個惡性循環,”朱由檢正了神色,“所以,朕需要糧食,大明境內沒有的,就去海外買,你是最合適的人選!”
鄭芝龍聽到這話,起先是不敢置信,就算沒有糧食去海外買,也輪不到自己啊,船舶司不是重新啟用了,這么多商行這么多船,陛下只要給點好處,減免點賦稅,多的是商行愿意替朝廷做這個事。
“他們不行,”朱由檢看出鄭芝龍的意思,解釋道:“你在海上經營多年,紅毛番也好,弗朗機也好,都賣你的面子,況且,你的海船裝有武器,這是最重要的。”
鄭芝龍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普通商船規模就算大的,也不過十來艘大船,不說能裝的糧食有限,商船出海還需要水師護衛,與其如此,還不如就讓水師直接去買糧,能帶回的糧食多不說,遇上什么危險也能及時應對。
可如此一來,自己就真是為朝廷做事,朝廷又能給自己什么好處,雖然說此事是為了大明百姓,可手底下的兄弟畢竟是要吃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