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聽到“李若璉”這個名字,眉頭微不可察得皺了皺,按照事前說好的,若是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李若璉不得聯系錦衣衛,以防止身份露餡。
李若璉不是莽撞的人,他曾經是錦衣衛南堂同知,他若是聯系,必然是發生了大事,讓他沒辦法的大事。
“發生了什么事?”朱由檢問道。
“是建奴那里,他們有了其他買家!”夏云稟報道。
其他買家?
朱由檢眼中露出疑惑,“才處置了晉商,還真有不怕死的,是誰?”
“朝鮮人!”夏云道:“是一隊朝鮮的商販,從江南買了糧食之后,再賣去了建奴!”
朱由檢眼中疑惑消散,“嗤”了一聲,“難怪......”
朝鮮如今雖然靠去了建奴那里,可在建奴攻打大明時,卻也沒有出兵,是以,兩方還算平和,大明的商人和朝鮮人做生意,也不會太過引起朝廷的注意。
可賣給朝鮮人糧食的人,當真不知朝鮮人的目的?
“去查!”朱由檢捏了捏眉心,“到底是哪個和朝鮮人做生意,又是朝鮮哪個人和建奴合作?”
“是,臣領旨!”夏云看著布滿黑云的朱由檢,忙躬身領命。
三日后,陳洪謐、周光夏等知府同張國維商議好之后,便啟程回自己的治地,朱由檢也準備帶著柳如是回京師去。
“陛下,臣有事啟奏!”張國維趕在皇帝上船前,來到了柳宅門口。
張國維手中拿著一本書冊,朱由檢心念一動,猜到了是什么。
《吳中水利全書》,他終于完成了嗎?
“臣以近年來治水經驗,寫成此書,還請陛下過目!”張國維雙手將書冊奉上,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朱由檢接過,隨手翻了翻,只見其中水利圖無數,標記了水源、水脈、水名等目,又記錄了有關詔敕、章奏,包括宋、元到現在有關治水的議論、序記,便是連歌謠都有記載。
沒有十年的功夫,哪里能有對后世影響這么大的一部著作。
“很好,”朱由檢合上書籍,“江南這里的水利還要繼續,不過你如今還要忙戶部的事......”
“陛下放心,”張國維說道:“此書,原是王一鶚同臣一同所書,只可惜他積勞成疾,不幸早世。”
王一鶚是事萬歷年間進士,機警聰明、通達干練,文治武功、皆有建樹,在任職都察院僉都御史之際,巡撫順天、永清,正遇上渾河洪水泛濫,他筑堤導水使之入海,隨之又廣開溝渠,引水灌溉稻田。
張國維就是那時,和他一起興修江南水利,才有了這本書冊的成型。
“不過,”張國維繼續道:“臣有一人推薦,他是王一鶚生前至交,于治水上也頗有心得。”
朱由檢問道:“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