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要傳周尚書和黃副使?”王承恩看見殿外人影,知曉人已是到了,既然說到水利,自然該讓他們進來了。
朱由檢點了點頭,朝朱聿鍵道:“你先起來吧,身子不好就不要跪了!”
周堪賡和黃守才二人進殿時,就看到緩慢起身的朱聿鍵,不禁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樣。
尤其是周堪賡,他在皇帝面前提了朱聿鍵之后,皇帝可沒有什么反應,哪里知道這短短半個月的功夫,就把人詔來了。
這么看來,陛下是要用朱聿鍵的呀!
“咱們說正事,”朱由檢擺手讓殿中三人都坐下,“朱聿鍵,你先說說,對于水利這塊,你有什么想法?”
“對了,”朱由檢看著朱聿鍵繼續道:“關于洪澇會引起泥石流和山石塌方,周卿已是同朕說過,你說說其他的!”
朱聿鍵聽了這話,心中才總算定了下來,關于洪澇會引起泥石流這事,他也是從書籍上看來,但別的卻也沒有了。
況且,眼前有兩個治河大能在,哪里能輪到自己說些什么呀,若是說錯了什么,可就是個笑話了,屆時,陛下若是改了主意,可就
“怎么?有顧慮?”朱由檢看著朱聿鍵糾結的神色,淡淡道。
“不,陛下,草民有話說!”朱聿鍵聽了皇帝這語氣,忙打消了所有念頭,機會已是在眼前,不能再躊躇猶豫不決了。
“但說無妨!”
“歷來,水利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草民以為,水利有三項主要工作,其一,修筑海塘,確保東南財賦之區不致淪為澤國。”
“其二,”朱聿鍵繼續道:“整頓運河,以期東南財賦得為中樞所控制運用。”
朱聿鍵不知道皇帝已是準備海運,因此還將目光放在運河上,但朱由檢也沒有打斷,雖然運河將來絕大部分的用途是民間貨運,但也不是說,朝廷就一點也不能用了。
“其三,治理黃河!”
“你說的這些,朕都知道,”朱由檢點頭道:“說到治理黃河,古從大禹便開始了,各朝各代從未懈怠,你有什么新意?”
“陛下,治理黃河,目的有二,一是北方五府不致因為黃河泛濫成災,而是保持運道的暢通。黃河由西向東,運河自南而北,運河與黃河交叉之處,入口與出口是錯開的,漕船由運河入黃河,須在黃河中向東行駛一百八十里,再折而向北,進入運河,其名謂之‘借黃’。”
“把沙盤搬來!”這段話,讓朱由檢不再懷疑朱聿鍵的能力,吩咐王承恩將沙盤取來,這樣解釋起來更能直觀一些。
沙盤自搬來后,就一直沒有還回御馬監過,很快就被搬來放在殿中,朱聿鍵起身,站在沙盤旁,見沙盤脈絡清晰,山川河流繪制成一副大明輿圖,心中對皇帝想要治理河道的決心有了更深的體會,更是贊嘆皇帝英明。
“黃河風濤多險,漕船沉默者不知凡幾啊!”借黃可不是簡單的事,少有差錯,就是船沉人亡的下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