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劫不復?”
所有人都被這個說辭嚇了一跳,眾所周知,今年因為陛下的諸多政策,大明好似重獲新生一般。
流賊被打得只剩了張獻忠一支,如今還被趕進了云南,假以時日定能一舉剿滅。
宋司農培育了諸多新的耐旱作物,可以填飽百姓的肚子,又制作了水車、溝渠等澆灌工具,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
因為科舉的改革,陛下也選出了許多人才,北方有宋司農,南方還有個張履祥,不止糧食,各種經濟作物也得到了提升。
陛下清屯充餉,減少了糧餉支出,又重開海禁,改革了稅制、鹽制,還讓大明寶鈔再度流通起來,又改良了大明火器,甚至在滿剌加有了大明的駐軍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如何能和“萬劫不復”掛上鉤呢?
“唉,”朱由檢繼續嘆氣,“太祖爺說,今年的天災格外嚴重,一個處置不好,人相食將會出現在全國各地。”
“人相食?”鄭三俊臉色嚴峻,看了一眼宋應/星,“臣不是不相信陛下的話,只是眼下有宋司農培育的番薯、玉蜀黍等作物,已是推廣到了各地,又有鄭提督海外購買的糧食,人相食,是不是過于...嚴重了!”
“是啊,陛下,”宋應/星也忍不住開口道:“臣再度改良了番薯,如今番薯不僅個頭大,產量也翻了數倍,就算旱災繼續,雖然保證不了百姓能吃飽,但不至于餓到人相食的地步,況且,加上鄭提督采購回來的糧食,臣有信心,不會發生大的動亂。”
朱由檢搖了搖頭,“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何其渺小?往年天災,或是旱災,或是洪災,或者是風災,可你們是否有想過,萬一這些天災同時發生呢?北方大水,南方大旱,加上蝗災鼠疫,沿海又有風災,或許還會有冰雹,百姓要如何活?”
所有人目瞪口呆得看著皇帝,心中直覺得不可能,老天到底是有多恨大明,多么希望大明滅亡,才能讓這么多天災一起發生啊!
“是太祖爺告訴朕的,”朱由檢說道:“浙江開春便有大疫,之后連著蝗災,江南繼續大旱,北方開始洪澇!”
“當...當真?”宋應/星突然有些不確定了,因為皇帝說得太過篤定,他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你們可以不信,但朕不能冒險,吳有性去了云南,朕會讓喻嘉言和傅山帶著衛生健康司的大夫去浙江,另外,”朱由檢看向宋應/星,“面對蝗災,也請宋卿想出個對策來,只要能減輕江南的災情,就值得一試,不計成本代價,銀子的事同鄭卿商議。”
“是!”宋應/星沒再反駁,拱手應下。
“其次,”朱由檢看向(工部尚書),“黃淮的水利堤壩,加快一些,若要用錢,和鄭卿商議。”
“是!”
“陛下,臣擔憂如此花費,銀子不夠用!”鄭三俊說出來他的擔憂。
若是天災發生后那銀子去治災救民也便罷了,對癥下藥的銀子總能有個定數,可如今不知道浙江的大疫和蝗災是否會發生,就要將銀子扔下去,鄭三俊總覺得心慌。
再說了,雖然大明局勢在好轉,可該花的銀子也少不了,特別是土司還在叛亂,尚不知道何時結束,軍餉如流水一般。
再加上皮島和滿剌加駐軍,這也是一筆額外的開支。
另外,王徵的船廠、畢懋康的火器局,每個月支的銀子更是龐大,不當家不知油米貴,鄭三俊的心在滴血,陛下如何能因為一個夢,就將銀子這般撒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