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看著盧象升手中印鑒,沒有伸手去拿,反而是皺眉問道:“盧尚書,您就一定信下官?軍中若有兩枚可號令大軍的印鑒,豈不是平添了混亂?再者說了,戰事,哪有萬全,何來必勝,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我們只有憑借自身所學,以及以往經驗,才能克敵制勝,盧尚書,恕下官不能接!”
“你當真信任李如楨?”洪承疇臉上微有怒色,對于李信一個五品小官而言,眼前的統兵之權可以說一步登天,可他竟然不要?
“下官本來心中也有猶豫,”李信垂首道:“可昨日見了三哥,再聽他那些話,下官相信三哥,相信他定能為大明拼盡全力!”
“好,”盧象升收回手中印鑒,“既然你信他,本官也就信你這一回,你說得不錯,沒有必勝的戰事,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將領根據形勢作出相應的決策,憑李如楨的能力,一個皮島而已,定沒問題!”
“是!”李信臉上滿是對李如楨的信心,大聲應了一句。
“那你便去吧,本官要留在這里,盯著建奴動向!”盧象升說道。
翌日,這一支軍隊從山海關出發,輾轉到了登萊之后,由登萊水師護送著前往朝鮮海州,在海州換上朝鮮服飾之后,登上朝鮮水師戰船,再朝著皮島而去。
沈陽皇宮,皇太極正在發脾氣。
這個年過得實在憋屈,一來因為天災,他們這里糧食也不夠,本想通過朝鮮王世子妃,再讓朝鮮人去大明采購一批,可消息送出去了,卻遲遲不見回音。
二來,后宮也出了些亂子,宸妃的病情愈發嚴重了。
太醫說得放開心懷,不要總是想著早夭的皇子,可母子連心,宸妃又如何能不去想呢?
皇太極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宸妃再生一個,可因為宸妃的病情,身子虛弱,太醫更是覺得,宸妃如今這身子,怕是難以有孕。
一下陷入了這兩難的境地,讓皇太極苦悶不已。
今日這朝會,各方人馬又是吵鬧不休,爭論的中心就是出兵大明。
不是要不要出兵,而是應該怎么出兵!
一方以多鐸為主,說還跟從前一樣,找個長城薄弱的口子沖進去,劫掠一番,今年的糧食夠了就好。
另一方以范文程為首,說大清謀的是整個中原,不能再只做劫掠,而應該制定一個完整的戰略,先將遼東蠶食,再破關入主中原。
皇太極對于“入主中原”是有執念的,他自詡為文武全才,是個能治世的圣人,憑什么中原這廣袤豐饒的土地,一定是明國的呢?
“范文程,依你之見,怎么蠶食遼東?寧錦線牢固得很!”
皇太極問出了這句話,便說明他已是偏向了范文程的意見,多鐸臉上立即露出不滿來。
他們大清的天下,怎么要一個漢人指手畫腳了,再說,他們攻打大明,為的是糧草物資,可若是按照范文程的打法,他們哪里來這么多糧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