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除了董柏年,還有二房董松年和三房董樺年,他們跟著自家大哥做生意,雖比不上范家家大業大,但比之尋常百姓可要好過了不少。
但要讓他們自己去做生意...二人深知自己沒有大哥那個本事。
“爹,曲家可有什么說法?”董錦昌又問。
汾陽曲家同他們董家世代交好,董錦昌未過門的妻子便是曲家第三女,此前他們也是商議一同往南方去。
眼下董家要去遼東,總不能曲家自己往江南去吧!
“這也是我正要說的,”董柏年掏出一封信遞給董錦昌,“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去信曲家,他們回信直接就應了。”
曲家既然也同意去遼東,董錦昌還有什么好反對的,笑著點頭道:“好,那就去遼東。”
董松年、董樺年想著自己也沒本事,就算拿了自己那份銀子,遲早也是要花完,還不如就跟著大哥北上遼東去。
事情便這么定了下來,一家人翌日決定去衙門交戶籍憑證,董松年、董樺年也要通知妻兒收拾行裝,很快便告辭離開。
董錦昌正要告退時,董柏年卻是把人叫住,“錦昌,爹還有事同你說。”
聞言,董錦昌重新坐下,看向董柏年問道:“爹還有什么事?”
“說要遷居遼東,你可有想過具體定居在哪個城鎮?”
董錦昌“啊?”了一聲,神情很是奇怪,“不是沈陽嗎?除了沈陽,爹難道還有別的打算?”
沈陽可是原來建奴都城,他們要遷居,自然是去各種設施完備的城池了,一來生活便利,二來,他們要做生意,怎么都要去有人的地方啊,遼東還有比沈陽更多人口的城鎮嗎?
董柏年一看董錦昌神色,便知道他的確沒有想過,不由嘆了一聲,想著如今的年輕人啊,頭腦里想得可真是簡單。
“你來說說,這兩年朝廷做了哪些事?”董柏年又道。
董錦昌不明白董柏年問這話又是什么意思,不過他向來不忤逆自己父親的意思,父親這么說,定然有他這么說的道理。
他想了片刻后,開口道:“陛下打贏了建奴,趕跑了流賊,種了不少糧食,抄了不少大臣還有...商人,還有開海禁,同蒙古也建立了榷場......”
“是,你看出什么來了?”董柏年又問。
“看出什么...”董錦昌回憶自己說的話,“陛下對錢特別看重...”
“對,說得不錯,”董柏年笑著點頭,“陛下對錢特別看重,除了江南這塊地方,大明北方也繁榮了不少,百姓的日子慢慢好過起來了...”
“對,所以呢?咱們不該定居沈陽嗎?沈陽才是能發展生意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