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采嘀咕轉身,卻見一家寺廟門口有人起了爭執。
一對母女跪在廟門前哭著,里頭的和尚用身子抵著門,看似不想讓這對母女進去。
“師父行行好,讓我們母女進去避避風寒,我們什么都能做,洗衣做飯都可以,一天一個饅頭就行了,師父行行好吧...”
“寺廟重地,還請施主不要為難貧僧。”
“師父,普航道觀開門收人,還有慈心道觀也是,師父行行好...”
“他們收,施主去就是了,何必來貧僧這里。”和尚說著便要關門。
“滿了,都滿了,小女已經走不了了,我們兩天沒吃東西了,師父慈悲為懷,行行好,救救我們吧!”婦人砰砰在石階上磕頭,很快便紅了一片。
小女孩看著這情景,嗚咽著喊娘,卻是連聲音也輕似小貓,看著的確是沒了力氣。
“阿彌陀佛,施主請離開。”和尚搖著頭,整個人退進了門去。
高文采剛準備上前,不想幾個衙役已是越過他走了上去,“你們主持可在?”
和尚聽見聲音,將門拉開探頭去看,見是公門中人,立即迎了出去,“主持在廟中,諸位大人請進。”
“不必了,”衙役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母女,臉上露出幾分不忍來,繼而取出一份告示展開,“朝廷有旨,即日起所有廟宇、道觀等場所,需對流民開放,朝廷統一分配糧食,違者杖刑流放。”
和尚聞言愣了半晌,還是跪在地上的母女反應快,抬頭立即問道:“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進去了?”
“對,進去吧,他們要敢為難,來府衙尋人便是,”說罷,衙役身后又站出個人來,指著他道:“這是衙門安排的吏書,負責這一片的流民管理,他會登記造冊。”
這么做,也是怕寺廟、道觀之流陽奉陰違,或者直接克扣了流民口糧煤炭,財帛動人心,別說是災荒之年的糧食和煤炭了。
“阿彌陀佛,貧僧遵旨。”和尚垂著的腦袋看不清神情,但已是開了門,母女二人千恩萬謝,站起身一瘸一拐得走了進去,書吏也隨之跟入廟中。
高文采往回走的時候,道路的積雪已是掃了一半,官府的衙役小吏捧著文書布告四處奔走,眉眼間透著一股安心。
高文采回到碼頭的時候,布告欄中已是新貼了一張布告,上頭詳細寫了朝廷應對寒災所做的一系列措施,清楚完整的告知民眾。
比如會開常平倉保障糧食,比如山西各地荒廢的煤礦已是重新開采,前期雖會緊張一些,但慢慢情況也會好起來。
比如除了煤炭,竹炭、牛馬糞等也可作為燃料使用,具體制作方法已發放至各州府。
比如各地廟宇、道觀等場所強行征用,流民可就近避寒,但需遵守規則,違者按律處置。
比如為了渡過寒災,希望百姓能聚集取暖,以節省能源使用。
林林總總不下幾十條,圍觀的百姓看了之后,心中的惶恐也會散去,就像朝廷從前應對疫病時一樣,未知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