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齊奧主席洛蒂托對曼聯的指責隨之而來。
顯然,馬凱達墻內開花墻外香讓意大利人頗不是滋味。
“我們早知道他是位好球員,為了能讓他留下,我們盡了最大努力。”
馬凱達出身拉齊奧青年隊,由于意大利法律規定,未及18歲不得簽職業合同,2007年剛過16歲生日,馬凱達即被曼聯挖走。
洛蒂托非常不滿:“曼聯很清楚兩地法律不同,他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塞給馬凱達父母一大筆錢,并給他們工作,毫無廉恥。”
根據英國法律,如果球員家庭位于俱樂部方圓30英里內,俱樂部可與16歲球員簽約。曼聯將馬凱達的家搬到老特拉福德,并安排馬凱達父親修草坪,就是洛蒂托所說的“工作”。
當然了。
對于弗蘭這些職業球員來說,很清楚意甲的生態,洛蒂托生氣,多半只是為拉齊奧失去一筆潛在轉會費,而不是為意大利足球失去一位人才。
比法律更重要的因素是,年輕球員在意大利打不上。
如果不是馬凱達進球,洛蒂托也許壓根記不起來青年隊還流失了這樣一名苗子。
法律并不是意大利新秀流失的元兇,俱樂部對待新秀的態度才是。
馬凱達很容易令人聯想起朱塞佩·羅西、盧波利和佩萊。
當初羅西與盧波利分別被曼聯、阿森納挖走,引發意大利不小的騷動。
尤文和米蘭會將大量年輕球員外放出租給意甲下游或意乙球隊,表面上看是通過小球會培養人才。
但實際上,受到保級壓力的球隊往往啟用盧卡雷利這樣的識途老馬,何況中下游球會換帥是家常便飯。
年輕球員通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頻繁的換隊、換帥和板凳生涯中磨掉了靈氣與沖勁,變得無比平庸。
最新入選意大利出戰愛爾蘭的布里吉是最典型的例子。
曾與齊達內為隊友的布里吉出身尤文,稍有亮點就被租給博洛尼亞,遇上明師圭多林,因而在2002/03賽季相當搶眼,得到特拉帕托尼的垂青而首次入選國家隊。
但接下來,圭多林下課,他周游于帕爾馬、布雷西亞、切沃,昔日靈性磨得一干二凈。
本賽季羅馬傷兵滿營,作為替補他才終于得到機會打出特點,重新得到認可,而他已經28了。
如果不是曼奇尼和穆里尼奧,向來輕視本土球員的國際米蘭不會將巴洛特利和桑頓提進一隊。
如果不是“電話門”而被迫主動換血,喬溫科、馬爾基西奧、莫利納羅在尤文也不會站住腳。
上賽季的米蘭愿為帕托年滿18歲踢上球等足足半賽季。
可當18歲的帕洛斯基下半季連連進球時,得到什么獎賞?
出租意乙帕爾馬!
米蘭寧可召回明顯下坡的舍瓦,也不給帕洛斯基機會。
馬凱達首秀補時絕殺驚為天人,可意大利人怎么忘了帕洛斯基聯賽處子戰上場18秒破門?
所以說,年輕人喜歡曼聯是有原因的。
因為那是真的給機會啊!
阿森納同理。
很快。
中場休息結束,雙方球員再度回到球場。
c羅目光看到白葉。
眼里滿是不爽。
在主場被馬競這么踢,讓c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他還想要轉會皇馬稱霸西甲呢。
要是白葉不離開西甲,他還去皇馬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