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來得先背著谷子出發。
因為發糧都原糧,所以隔三差五就得背著谷子出發去磨坊。
好不容易排隊排到自己,機器又壞了,還得去其他村子打,否則家里沒飯吃。
磨好了糧食才能回家吃早飯,再去學校。
往往這時候已經遲到了,所以好些孩子都逃學。
哪怕早起不用磨谷子,也不可能起來吃個早飯直接去上學。
上學都得排在擔水淋菜,喂不完的雞鴨,割不完的豬草,砍不完的柴,煮不完的飯之后。
累都累個半死,就算上課了也是打瞌睡,也就聽父母的不上學了。
學生自個不想上學也就算了,最叫牛翠蘭心里發酸的事那些想上學的。
勸說男娃子還容易些,女娃子嘴巴子說爛了都沒轍。
這年頭家家戶戶孩子又多,都是把男娃子放去上學,姐姐妹妹留家里頭干活。
牛翠蘭家訪時候碰見好幾戶了,當哥哥弟弟的書讀得跟屎一樣,說白了就不是讀書的苗子。
可姐姐妹妹成績好又樂意學習。
甭管怎么勸,當家長的就是不樂意...
碰上些碎嘴子的鄰居或者親戚更是添亂,十個里有八個就得說女娃子讀書是浪費。
牛翠蘭家訪了一路就窩了一肚子的火,連帶這妹妹要回家的喜事都沒能蓋過去。
回了先鋒生產隊還碰見其他老師了。
就沖這幾天走訪來看,改動學制以后,先鋒生產隊入學率遙遙領先,也幾乎沒有欠費讀書的情況。
牛翠蘭是徐老太的閨女,哪怕不看僧面看佛面,大部分人也都接著叫孩子繼續接上六年級。
生產隊誰家上學,牛翠蘭心里頭都有數,瞧了一眼立馬問怎么沒有老譚家那兩閨女。
老譚家就是生了九個閨女一個兒子的那一家。
海鮮飯店的魚丸就是給他們家承包了。
老大領著老四老五老六的擱家里忙活魚丸,老二老三進了廠子。
那幾個姐妹可肯吃苦了,不干大集體不掙工分以后,日子反而隱隱好過了些,咋就不讀六年級了?
牛翠蘭趕緊上老譚家去.....。
她憋著一肚子話,她要問問老譚家,沒錢供應孩子也就算了,明明能供應得起,咋就不能再叫孩子讀個六年級了!
再說生產隊有兩年過年時跟外頭廠子做交易,給本生產隊孩子免了兩年學費。
也就是那一年,老譚家才放閨女去公社小學。
已經少支付兩年了,就不能再堅持堅持上個六年級啊。
其他老師叫人別白費心思。
好壞孬話都說爛了,人家就是不樂意,哪有什么法子。
老譚家顯然已經接待過公社小學的老師,瞧見牛翠蘭也不意外。
當媽的扭頭就回屋躲著去了......。
當爸的抿著嘴不說話,一副說啥都不好使的態度,就想關門。
牛翠蘭問:“咋了,你還有個兒子了,到時候還想不想娶媳婦了?”
一句話,屋里頭當媽的探出了頭,當爸的止住了關門的手。
公社小學其他老師剛才站屋里頭半天沒得一杯水還差點被趕,眼睜睜看著剛來的牛翠蘭喝到了糖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