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蘭問,“你們家本來打算老大老二老三招上門女婿對吧。”
這不是啥秘密,老譚家早就放出消息了。
牛翠蘭接著掰扯,雖然還有老四到老八,可以嫁出去拿彩禮。
假設到時候一個閨女要三百塊錢,四個閨女也才一千兩百塊。
給兒子娶媳婦夠了,可往后養孫子,還有養老不都是錢么。
這一算計就差老大一截了….。
明明一個人能拿上千塊彩禮到時候就只拿幾百,就問你虧不虧。
這就跟養豬是一樣的道理,養得好年末定級高得的錢就多。
把閨女養好了往后回報更大。
想想,往后誰家閨女都是土妞,就你家閨女有點兒文化水平,那談彩禮的時候能和其他土妞一個價格么,不能夠啊。
再者,婆家肯定也樂意媳婦有點文化,回頭還能輔導孩子學習,往后你們家相親的時候就把我這些話往外那么一說。
且你們再說著,腦子聰明可是能遺傳的,誰家不想生個聰明的大胖小子啊。
你跟人家說你們閨女聰明,總得有個說法叫人相信對不對,嘴皮子光說哪有人信。
可叫那孩子再讀個一年,好歹混個混個小學畢業證。
要能再讀個初中兩年,都不用你們提,婆家自個都得認定是個聰明孩子,到時候彩禮錢不還是你們說了算。
嫁出去三四個閨女收那么一丁點彩禮錢,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培養著,到時候一個閨女的彩禮錢能頂人家三四個閨女合起來的,咱得往遠處看啊。
等再從這家出去時,名單上好歹多了兩個人、
其他老師叨叨早知道這招好使,一開始就得用。
牛翠蘭心里門兒清,她說的那些話其實沒起多大作用,老譚家主要還是怕老太太。
譚家老大老二老三想招上門女婿,一直打聽著女婿能不能分宅基地呢。
老譚那兩個小姑娘也帶著鐮刀和籮筐往外走,說是被校長喊去干活。
黃校長家就在公社小學附近,喊來干活的學生還不少,還都是自帶工具。
有個小姑娘一遍捆校長家地里稻草一邊眼巴巴的朝自家地里看。
他們家和校長家的地挨在一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自家地里忙活。
孩子膽子小也不敢說。
牛翠蘭兩還瞧見了自家孩子了。
那三孩子正掀草垛抓田雞,黃校長一臉無奈的站邊上。
他可使喚不動老牛的孩子,回頭這幾個孩子跑累了還得費他家幾杯水呢…
黃校長也有事找牛翠蘭。
公社小學和公社初中能賒學費是牛翠蘭定下的通知。
老主任退休以后,人毫無意外的成了教育站的主任,干啥事都用不著請示了。
事情就壞在能賒學費上。
現在其他公社學校繳不起學費的學生都想來報名。
放不放開名額都是件事。
改動學制的原因,學校起初還擔心生源少了。
其他公社學校的學生要轉校是好事,可學費收不上來啊。
學生能在開學一個月之內交齊都算運氣好的了,有的學生甚至得到期末才能繳齊費用。
也都是可憐人,有些學生真要來這讀書,光路程就得走上十多公里,都是真想上學。
今兒有當爹當媽的帶孩子過來詢問轉校的事。
那孩子都讀初二了,才一米五幾的個頭,瞅著能有七十斤就不錯了。
黃校長不由得看著老牛家那幾個孩子。
哎呦喂,大妞都比男孩子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