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西紅柿,茄子,辣椒,卷心菜,苦瓜,芹菜,南瓜啥的都得先育苗。
這些蔬菜苗期太長啦,直接種的話遇到環境或者溫度不適應出苗和成活率都是問題。
大家都是菜地育苗,家家戶戶都先到水利溝抬水把土地澆濕了才好放種子....。
大人在大菜地種菜,老牛家四個孩子在老太太劃分出來的小菜地上也種菜。
一個個分到手三平方米左右,擱大人眼里可不就跟玩似的么。
再加上老牛家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小鋤頭小菜籃子,迷你菜地外加迷你農具。
都挺認真的,大人說了是催芽還是沒催芽,種子一律平躺。
幾個孩子就蹲,一個一個種子的放,怕種子躺得不夠平。
放完要育苗的種子一般得撒一層細土,幾個孩子找土找得也特別細,蓋住種子后還要仔仔細細的觀察一下。
海島溫度高,像西紅柿菜地里直接育種的話,最遲三天就該冒苗苗了。
打從知道還得停航好幾天后,老牛家比別家又多干了點別的,默默在菜地扒拉。
之前嫌棄南瓜藤老了不要,現在想想還是撿回來吧,回頭焯水了再炒也一樣。
沒長成的小黃瓜帶花的那種,也就比一根牙簽大不了多少。
平日里這種小黃瓜是因為一根藤上結果太多被爭搶了養分長不大,說白了就是小瓜胎帶花,瞧見都是摘了隨手一丟,現在找著了回去炒一炒還能吃一兩頓呢。
路邊見到的野菜更是不放過.....。
說實在的,海島四季如春不咋缺菜,野菜其實吃得很少。
老牛家提著個菜籃子默默薅各種野菜去了。
也不突兀,這年頭鄉下種植沒什么保護措施,這一次大臺風誰家菜地情況幾乎都一樣。
在新菜長出來之前,誰都得吃上好幾頓野菜。
牛翠蘭組織人手把學生用來抵學費的糧食運過來。
大部分學生家長相當實在,給的都是好的新米,甚至是晚稻米。
誰都知道晚稻米更好一些。
糧食到位后,隊干部和海鮮飯店管事的就該開會了。
臺風過后第三天,海鮮飯店的人又進城了一次。
得虧海鮮飯店地勢高沒進水。
要知道那地原本可是個地宮啊,一直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真進了水保準得發臭。
現在營業沒有問題,就是產品種類得打折扣。
申素玲嘀咕做蘿卜糕咋樣。
一斤大米就能出四百五十克的粘米粉,成品特別高。
蘿卜糕也好做,整點蝦米和蘿卜絲炒一炒斷個生,粘米粉調成糊糊那么一攪合,上鍋蒸就完事了。
隊干部說:“沒蘿卜啊.....”
白蘿卜喜水又怕被水泡,只要被水淹過的蘿卜地,哪怕過后恢復正常也幾乎不能要了,否則等到收獲的時候,十個蘿卜里有九個都是壞的,要么黑心,要么空心。
生產隊的大白蘿卜幾乎都是八月份種,這個月已經進入快速生長期,下個月就能收獲了,不也是全都拔掉重新種了么。
不說還好,一說就心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