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嬌給人留了生產隊的地址,又尋思著人雖然醉著酒,但說話條理清晰還沒斷片,饒是寫著地址的信紙丟了,估摸也知道上海鮮飯店找人。
再者,徐春嬌也琢磨過對方的面相。
一個人干常年累月干一件事就容易掛相。
像當老師的,站久了坐久了腰疼,走哪都愛叉腰。
又要管學生,所以還愛背著手或者抱著手。
連點菜都像是改試卷....。
要半輩子都直干老師這一行,更是打個照面就能瞧出來是個老師,而且還能判斷出來教的是哪一科,這就是掛相了。
就面前這醉酒的男人,財帛宮挺圓潤飽滿。
財帛宮就是人的鼻子。
鼻頭有肉,鼻子高隆的人財運一般都挺好,而且能存得下來錢。
跟這種人打交道做生意不虧的。
甚至看人官祿宮的位置,也能多少琢磨出人介紹自己是個科長的話可信度很高。
官祿宮就是發際線下面,額頭中間的位置,說白了就是事業宮。
去看那些地位高的人的側面會微微突出來一塊。
依舊是從側面去觀察官祿宮,如果發現凹陷,那就不是好事兒,當下干的事多半得夭折。
反正一路看下來,小老太覺得飛來的這一筆橫財多半是會順利進口袋里了。
沒有合適的機會,不然徐春嬌還挺想問人那蘇國的小零嘴賣不賣。
她倒是沒有饞嘴到那地步,主要是想著拿回去逗下孩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人上了年紀就喜歡小孩兒。
回回掏出點什么小玩意就能引得家里那幾個孩子呱呱叫,嘴巴一個比一個甜。
沒買著國外小零嘴,回去時候倒是瞧見路邊又多了一個新攤子,賣軟面油條。
小老太站邊上看了個半懂。
瞅著還是老式油條的配方,堿礬鹽打花,但是外表不脆,放涼了也不硬,很暄軟。
小老太吃了,挺愛吃。
再回生產隊時,村門口的小孩瞅一眼徐春嬌自行車的車筐撒腿就往公社學校跑。
這會孩子倒還沒有放學,生產隊挺安靜。
徐春嬌半路還碰上了李知青和秋玲領養的那小閨女。
那小閨女自個屁顛顛過來了,喊了聲‘奶奶好’,眨巴眼睛看車筐里的油條。
小孩手小,徐春嬌掐了一節給人拿著。
孩子小,但也知道好吃的得花錢買,問:“奶奶,你會掙錢是嗎?”
徐春嬌點點頭。
孩子又問:“奶奶,那你會開小貨車嗎?”
徐春嬌說不會。
孩子再問:“那奶奶你會修車車嗎?”
徐春嬌樂了,這孩子專挑李知青會的事問啊。
最后孩子得出個奶奶只會掙錢,還是爸爸厲害的結論,心滿意足的走了…
此時生產隊全是這些小不點孩子在亂逛。
沒走幾步又看見逗孩子的....。
那小孩就三歲多,隔老遠就喊‘徐奶奶好啊!’
邊上社員就拿那孩子的開襠褲打趣,叨叨要借鈴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