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嬌抬了抬眼皮,理所應當的說:
“做”
“回頭十萬港幣預付款到了以后,隨便折騰點海虹送過去。”
牛桂枝咀嚼親媽話里能有幾分真。
從內容來說很像笑話。
海虹在南方也叫青口,比海水還便宜....。
這么說吧,以前買活魚得搭售海帶賣,因為海帶在海島不是稀罕東西,產量太大沒人稀罕。
海虹比海帶的價格還要再賤些。
以前大集體,小魚小蝦還有各種螺壓爛了漚肥。
現在公家管得寬松些,小魚小蝦小螺,哪怕是海星都能往外賣,而海虹依舊是拿去漚肥。
真出口一堆海虹,那四個字的鬼子得虧到褲衩都不剩下。
可從親媽的表情來看,絕對不是說說而已。
那四個字的小鬼子想占花花國的便宜,活該反過來被老太太算計,可牛桂枝還得問一句,“老白家那邊不管啦?”
畢竟是介紹人….
徐春嬌挺直了腰桿子。
小老太對自個的新身份有百分百的認同感,是個出遠門都不忘叮囑孩子們給自己交黨費的好同志!
自己人互相內部掙來奪去,那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無所謂。
可老外來薅公家的羊毛那就得挨巴掌。
幫著外人薅公家羊毛的,更是得兩巴掌.....
姚家旺過來了,“媽,十分鐘到了。”
這會母女兩正說明兒的事呢,牛桂枝就再叫兒子再揉一回。
做面條的面團要三揉三醒,還能再醒發一次,十分鐘后再說。
姚家旺揉完面團就跑去掛鐘那看。
這也是家里新添置的東西,半個月上一次發條。
555牌的,姚家旺只在出遠門路途中偶然瞧見過,大人說要五十多塊錢一臺,頂好些人一個月的工資了。
香江用港幣支付,算起來比在內地買劃算得不止一丁點,幾乎就是對折價。
十分鐘又過去了,也已經是飯點了。
姚家旺瞅親媽和外婆說得入了神,好像完全忘了還要搟面條的事。
他也想搭把手,好叫大人能省心省力了一回。
小孩有模有樣的套上袖套,溜達著進了廚房,興致勃勃的要搟一條長長長的面條。
家里吃面條的時候不多,再說面粉也金貴,也要折騰半天,有時候堿面放得不合適還糟蹋糧食,所以平日里都是買掛面。
姚家旺按著自己的理解,把面團搓細長了。
客廳里,母子兩又嘮了一會,忽然回過神來覺得不對勁。
好安靜…
為什么會那么安靜…
孩子在干什么?
牛桂枝和徐春嬌頭一眼就往廚房看。
姚家旺坐在地上,正把搓得細長的一整根面條往腳丫子上一圈又一圈的繞,就跟繞毛線一樣。
已經繞好了,這時候出聲阻止也已經晚了!
老姚頭剛好回來。
親家母總算出現了,人肯定得坐下一塊嘮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