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過飯點了,要餓死他大孫子了。
姚家旺跟著進廚房,“爺爺,你給我做啥好吃的啊。”
“家里頭還有個萵筍,炸幾粒胡椒,到時候把切點蒜末,油鍋熗醋,做個涼拌萵筍。”
老姚頭還去摸瑤柱和半個冬瓜,瑤柱是從老家帶的,兩個一起炒清甜。
“昨兒你說想吃鴿子,爺爺今兒也買來了,你出門那會就燉上了,這會喝剛剛好。”
末了,老頭子還趕緊去摸點蔥姜蒜。
大孫子愛吃親家母做的飯菜,他也跟著琢磨過幾回,發現徐春嬌炒個啥都愛先熗個鍋。
他這一輩子小時候親媽伺候,長大后媳婦伺候,老伴沒了女兒伺候,連碗筷都沒自己洗過,更別說做飯了。
也就是那會想找個第二春,被親家母發配了個養大孫子的活。
誰能想著現在是這光景啊。
說是這么說,可人樂意。
姚家旺跑出去高高興興的說,“媽,我昨天想吃鴿子,我爺今兒就給我燉上了,還放了老多料,一看就知道能好喝。”
人還揚聲朝屋里頭喊:
“爺爺,您受累了,等會我給您捶捶肩膀啊”
“爺爺,您小心點,別讓油花給濺著了。”
“爺爺,聞著香味了,真香啊爺爺!”
廚房里頭,老要頭鍋鏟都快掄出火星子。
哎媽呀!今兒大孫子嘴格外的甜啊!
外頭又有人敲門,隨即是徐春嬌喊門的聲音。
牛桂枝忙開門。
老姚頭還得叨一句,“親家母回來得晚了點。”
“是晚了”徐春嬌說:“我上了一趟郵政局,又去了一趟注冊公司。”
老太太還不是只溜達而已。
事兒都打聽清楚了....。
香江倒是能跟內地通話,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得劃撥到國際通話那一欄,跟泥腿子們沒啥關系,老老實實朝老家寫信吧。
注冊公司的事差不多了,反正比她預想中的成本低了不少。
牛桂枝內心的淚水再一次嘩啦啦的流。
跟親媽一塊出的門,又差不多一塊回的家。
老太太買了東西逛了街,去了一趟郵局,順手還把注冊公司的事兒也給捋順了…
她就領了個身份證,干成了一件事而已。
也不對,人倒是想起來一件事。
排隊領身份證的時候,她把姚家旺上學的事打聽清楚了:
“媽,本地和咱們那一樣,都是六歲可以上小學,也是六年學制,家旺年紀剛剛好。”
“但家旺上學屬于插班生,聽說得考試加面試。”
孩子上學重要,牛桂枝打聽到很多細節。
一年級插班生考試無外乎就是考察漢字認讀,詞語書寫,十以內的加減法啥的。
牛桂枝這會特別感謝親姐。
她那會在京都,又出國了好幾個月,就靠著牛翠蘭給姚家旺啟蒙,孩子一年級的基礎是有的。
就連廚房的老姚頭也趁著菜出鍋的時候豎起耳朵聽聽。
“主要是面試”牛桂枝的手來回劃拉,“聽說,咱們家長也得面試。”
三個大人都有點沉默,因為這話題涉及了知識盲區,有種開卷考都不知道答案在哪一頁的茫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