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遞員瞧見有先鋒生產隊的信,都不用仔細看,出了郵政局的大門熟門熟路的就往海鮮飯店走。
幾年的時間,老牛家于鎮子上的郵政局來說已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先鋒生產隊的信就一封,如果能碰見老牛家的人,那么就能節省出一段路來。
郵遞員記得這家的大兒媳在海鮮飯店,這家的二兒子在機關單位。
海鮮飯店門口,剛好有先鋒生產隊的社員行色匆匆迎面走過來,嘴了一句‘黃水仙早就不是這兒的經理了’
話落人就想走。
現在是學校放學時間,人趕著去接一個食客的小孩來吃飯,下午父母放學以后會過來結賬....
等會還得去街道對面一家孤寡老人那送飯。
人家退休金,可是兒子當人民子弟兵去了,女兒當年下鄉結了婚,離這十萬八千里的照料不到。
送了飯后當場收錢。
這還是之前第一回買賣石斑魚時徐老太耳提面命的叮囑要對金主好引發的后遺癥。
徐老太說了,人會老,但順著的財神爺不會跑。
有一說一,徐老太的話沒錯的,海鮮飯店的營業額一直都不低,一天營業額能有五六百塊錢呢。
海鮮飯店算是打破了先付款再吃飯的規定,被飯店辦公室揪住又得檢討,所以都是悄咪咪的來。
寫檢討事兒小,徐老太不在,她大侄子會給飯店扛炮火的。
主要是這個月沒少聽食客從報紙上瞧見明年一月份,羊城第一家合同制的賓館得開張。
聽說往后服務員都不是鐵飯碗了。
社員們藏著掖著也怕讓其他國營飯店知道,要是學他們也在外頭攬活,可要少掙好多錢的!
路都走出去老遠了,社員忽然回過神來追問,“是不是徐老太的信啊?”
要知道社員們茶余飯后說的都是去了香江的牛桂枝和徐老太。
能搶先得道一丁點消息,哪怕只是‘徐老太來信了’,都能在飯桌上成為焦點。
唉,瞧著跑遠了,該是沒聽見。
快一月份了,海島最冷也就這時候,除了狗子都沒人愛往外溜達。
今天先鋒生產隊就老牛家一封信。
郵遞員一路都琢磨看能不能碰見老牛家的人,到生產隊門口,只見著老牛家的狗。
一人一狗對上視線。
本來雙方各自離開就行了,但是過來吃飯故意卡視角,從人家后背搞偷襲。
都是老熟人,郵遞員不怕老牛家的狗,等狗子快到腳邊也跟著猛地調轉車頭,反向去追狗子。
騎著自行車到底是行動受限,總是趕不上狗子的走位。
到底是路過的李知青伸出了援手擋在中間。
一人一狗才意猶未盡的分道揚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