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兩到底沒干仗,因為老太太起身推著自行車朝外走,叨叨還得上鎮子找招待所。
處這么些年了,當兒子兒媳的絕對不會有小老太是怕麻煩兒女的念頭。
真正的理由只可能是家里頭的配置達不到小老太的標準,所以也就不阻礙老太太。
黃水仙甚至跟二叔牛進棚商量著,日后老太太房子蓋好了,要是瞧著好看,干脆家里頭也就大整修一回吧。
他們這算是臨時想起來,其實打從去年生產隊人人收入都拔高一大截后,想修房建房的可多了。
之所以還沒什么動靜,那都是怕有人上門借錢。
誰家都得有五服里頭的親戚,這個說要嫁娶想借錢,那個說得了病要救命,哪一個理由聽起來都比修房子或者蓋房子要急切。
怕就怕一修房子,往后挨親戚戳脊梁骨,來一句連救命錢都不借,卻有錢修房子和蓋房子,咋爭辯都感覺不在理。
社員們掙個錢不能隨心所欲的花,也相當的無奈.....。
這會,三房夫妻兩剛想起來那消失了好幾天的床啊水缸啊還有煤啊…
這會問的心思也淡了......。
隨便吧,反正什么時候送來就用,不送來也隨意吧。
還沒有床可以睡的夫妻兩居然也能坦然的跟大房二房嘮起修房子的事來…
老太太真沒忘,路上還尋思今兒不可能再有額外的情況,保準就能把床啊水缸啊煤啊給放下。
到城里頭天已經黑了,概率極小的事兒到底還事也還是讓老太太遇上了。
在如今進城必經的自由市場那片地兒,徐春嬌碰見了大孫子牛建國。
小孩背著個斜挎包一看就是又要偷摸回家,這會正低頭看著一張紙.....。
徐春嬌以為是在學習,騎近了借著路燈發現是在看給周一給同學從郊區新開的自由市場帶早飯的清單。
孩子總算也察覺到身邊的目光,抬頭先是一驚,后是歡喜,“奶奶!你回來啦!”
熟悉的公鴨嗓又出現了….
老太太終于確定,這孩子確實是開始要成為小大人了.......。
牛建國本來就是要回家看看奶奶回來沒有,正好碰上也就不走了。
那床那水缸到底還是沒能放下,當天晚上一老一小一塊住招待所。
聽說老太太家被燒了,牛建國也老傷心了,就是那嚎啕聲跟砂紙磨過一樣刺耳,激不起徐春嬌半點憐惜心…
隔天早上徐春嬌觀察了下,孩子變化還是相當明顯。
雖然以前就很能吃,但一早一頓早飯,牛建國一口氣吃了十二個包子,兩碗餛飩。
走時揣上的兩個糖糕,回家路上也都吃完了,站在家門口居然還說趕上家里頭早飯,還能再吃點。
牛建國沉沉煙嗓喊的門,無人應答。
徐春嬌一開口,沒一會門就開了。
哪怕是親媽也沒能從剛才的喊門聲里認是大兒子,而大妞和二妞更是全方位無死角的觀察牛建國,然后叨叨聽起來差輩了,光聽聲喊聲叔都不帶有人懷疑的.......。
黃水仙拍著腿說難怪那天回來脾氣那么大呢。
別的說法鄉下人也不懂,但人都是那么長大的,孩子到一定年紀就古古怪怪,也不是頭一回見了。
當媽的尋思雖然變聲早了,但也不能耽誤補身體.....
本地有說法,男孩和女孩到長個子的階段至少得吃一只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