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吃小公雞,等到大妞和二妞到那個時候了就吃小母雞。
看大的孩子也到了起變化的階段了,當嬸子的秦淑芬也得關切的問一問是不是得用三七沖雞湯來追一下身高.......。
“多采點,到時候雞骨棒還可以拿來煮三七,治療骨折最好了。”
牛進家無言的看著媳婦,那咋到這時候才說呢.....。
現在已經過了集體買雞苗的時候了,其他社員家里頭哪怕有公雞也都長個子,還得去一趟雞苗廠。
可這孩子周日回來一趟,要安排上吃雞那不得下周日啊。
當伯和當叔的自個拍著心窩子說問題不大,可以去抓野雞。
說是兩個人說,是自家兒子要吃雞,黃水仙也得跟上。
臨出發時牛進家扭頭問秦淑芬:“怎么不走?”
看人不動彈,牛進家還得用僅存的好手去拽,“活兒我干,你就坐地頭樹蔭下等著就行。”
話落又去撈小馬扎和斗笠,抓了兩把瓜子塞兜里,催促說走走走,休息工具都齊全了.....
秦淑芬拉過妯娌的手夾進咯吱窩,叨叨煩死個人了,
之前在城里頭煮個夜宵吃都得陪著
她困得睜不開眼,就這么閉著眼睛一路攙扶到灶房里,
也確實不用她干啥,人家一只手放水打火,調佐料
等煮好面也是一只手端面條,專門騰出一只胳膊來牽手。
何必呢.......
再想想,抓野雞的地點就在墳山,光是今年清明就有人叨叨瞧見過野生山雞。
在海島山雞也叫原雞,尾巴長到拖地,體型也小,耳朵還是銀色的呢。
墳山不是什么好去處,別地都不興帶孩子去。
但那是埋自家祖宗的地兒,祖宗的左右鄰居以前大多也都是一個村的,不用怕。
秦淑芬本來想喊孩子們一塊去的。
可那地兒又不是沒去過,幾個小孩呼啦啦的一下全跑了…
看老太太的樣子,顯然也是沒打算一塊去的,已經背著手慢悠悠朝外走了。
干活就是要人多熱鬧。
幾個大人沒逮住孩子,還企圖勸說腿腳慢的。
牛進家直喊媽媽媽,問一塊去逮野雞么。
徐春嬌步伐沒亂,整得當兒子的以為是風太大把聲音刮過去了,特意追上去再喊再問。
母子兩個,一個明知道對方不樂意一塊,硬要叫到聽見回應為止
一個知道對方要干什么,所以聽見了也絕對不回答
主打兩頭倔驢之間的較量......。
到底還是沒能勸得動,四個大人自個上的山。
清明那會已經去過了,但路過總得跟祖宗打聲招呼。
本來走得好好的,再看到熟悉的位置熟悉的墳包以后,兄弟兩忽然瞪圓了眼睛跑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