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通信,信號,電力,牽引供電,地質,氣流等多個環節均已完成檢驗,檢驗結果符合試行要求。”
會議桌的話筒傳來控制室工作人員的聲音。
兩邊保持實時通話,為基地的高層解讀數據,匯報進度。
這次的試行決不能出錯!
“動態驗收......”
“......”
隨著工作人員對一個個項目的進行核對,檢驗,時間也漸漸流逝。
會議室的高層很安靜。
偌大空間,僅有項目負責人跟控制室工作人員的聲音回響。
“現在幾點?”
衛國民小聲詢問警衛員。
他望著投影布上的通道畫面,總覺得心底很不踏實,身為堅定的科學主義者,不可能因為一時沒來由的情緒,便叫停萬眾期待的地網試行項目。
可有些心血來潮,預感又出奇的準。
“晚上十點二十二分。”
“不到十點半......”
衛國民皺著眉思考。
不多時,便招手示意警衛員上前。
“你馬上聯系一下轉播組的工作人員,問問他們能不能把直播調個時間差,比如我們這邊看到是實時畫面,普通幸存者看到的是五分鐘,或十分鐘以后的畫面?”
“好。”
警衛員迅速走到室外。
而衛國民的聲音并未掩飾。
視頻通話里的其余基地高層,也聽到衛國民的話。
不由出聲詢問緣由。
“老衛,你不是對你們基地的機械能有信心嗎,為什么調時間差?”
“保守一點。”
衛國民隨口道。
看似啥也沒有說,可其他基地的高層瞬間就捕捉到不少信息。
這是...擔心直播過程中出事故?
“放心吧。”
“地網項目通道采取的材料比鋼筋還硬,又有幾百名地質學家跟建筑學家共同規劃,不可能坍塌的。”
“對啊。”
“通道的水泥有各層防護,防水防潮防蟲......”
“沒事的。”
“......”
其余高層不太擔憂。
災難前,他們就完成不少大項目。
上到橫跨兩個數千米高山峰的橋梁,下到海底幾十數百米深的隧道,稱得上經驗豐富,所以很清楚該選取哪一種選材,該采取哪一種建筑結構,最有保障跟安全。
況且,地網項目結合外國技術。
取長補短,又是實打實建設!
不可能有問題的。
“嗯。”
衛國民抬頭看向屏幕。
不多時,警衛員返回來。
俯身對著衛國民說幾句話,大致就是轉播組的技術同事表示沒有問題,將直播調整十分鐘的時間差。
“好。”
衛國民放心不少。
時間很快就來到二月十五號的凌晨整點。
畫面中,試行車輛緩緩啟動,沿著通道駛向杭城地下生存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