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從窗欞照進來,有輕塵在光束中蹁躚。
“……韶陽四季如春,對么?”他問。
“是。總有鮮花與果子,還有荔枝。”駱寧道。
“距離盛京城足有幾千里,得走幾個月。”他又說。
駱寧:“路途的確遙遠。不過只去不返,倒也不太受罪。”
“只去、不返。”他咀嚼這個詞,“看樣子,你心向往之。”
“是我畢生心愿,王爺。”駱寧笑道,“韶陽還是我祖籍。落葉歸根,人生幸事。”
蕭懷灃沒有再問什么。
頭發差不多干了,駱寧替他束發。她不太會,手忙腳亂,忍不住問:“王爺,可以叫秋蘭進來服侍嗎?”
“不必,隨意弄上即可。”他道。
駱寧梳了一個不太規整的發髻,又替他戴上發冠。
蕭懷灃起身走了。
他離開后,石媽媽帶著幾名管事婆子進來回話。
雍王府內外院有不少事。以前都是陶伯吩咐石媽媽辦。如今有了王妃,凡事都要過她的手。
除了府中庶務,另有應酬。
駱寧忙了半下午,石媽媽拿進來好些請柬。
駱寧眼睛酸澀,遞給尹嬤嬤:“您替我挑選幾張。”
尹嬤嬤道是。
忙忙碌碌就到了傍晚,天際云霞璀璨。
孔媽媽問駱寧:“王爺在這里用晚膳嗎?”
“他是這么吩咐的。”
“是等著,還是派個人去臨華院請他?”孔媽媽又問。
駱寧派了個小丫鬟,叫她去一趟。
很快,蕭懷灃來了。
身后跟著兩名粗使婆子,抱著兩把琴盒。
一把是梧桐木的古琴,一把是蕭懷灃自制的梓木琴,取名叫望春漪。
“‘望春漪’給你,你替本王養些日子。”蕭懷灃道。
新的琴,要時常拿出來彈,才算“養琴”。
駱寧道是:“王爺放心,我自幼學琴,頗有點養琴心得,不會糟蹋您的東西。”
蕭懷灃點點頭。
他在內院吃了晚膳,卻沒有立馬睡覺,而是去了趟外院。
他找到總管事陶伯,跟他說:“在后花園造個花棚,請有名的花匠。王府內的花棚,要四季都有鮮花。”
陶伯笑道:“此事不難,王爺。”
“四季鮮花、瓜果,在王府的確不算難事。”蕭懷灃淡淡道,“本王用不上,別缺了王妃的就行。”
陶伯應是。
“再養幾名樂伎。”蕭懷灃又說。
陶伯喜怒不形于色:“王爺想要什么樣子的?”
“撫琴、吹笛。”
“不,王爺喜好什么模樣的?”陶伯問。
“王妃喜撫琴,養幾個給她作伴。”蕭懷灃道,“免得她像是沒見過世面。”
陶伯松了口氣。
原來是為王妃準備的。
還是他認識的王爺,沒有得失心瘋。
蕭懷灃吩咐完,這才回了內院。
夫妻倆簡單洗漱后躺下,蕭懷灃與駱寧隨意閑聊幾句。
主要是提到尹嬤嬤為她選出來的宴席。
“又有探春宴。”駱寧說。
去年的探春宴時節,駱寧的生活還水深火熱,今年似乎也沒有好太多。
“你要去嗎?”蕭懷灃問。
她沒答。可能是累著了,她說著話就睡著了,呼吸均勻。
蕭懷灃微微側過臉,看向她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