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還是來了,好在當地官員做好了準備,減少了損失和傷亡,至此蘇宇的名字再次被報道。
有人說他既然能寫出那么真實的地震場景,肯定研究了大量資料,而這些資料肯定跟天災有關,而他可能從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只是不好明說這才借機提醒大家。
不過這篇報道一出,就被大眾質疑,畢竟蘇宇的年齡在那里擺著呢,如果是一個研究天災幾十年的老學究做出的判斷,或許還有人相信,蘇宇他們更愿意相信是巧合。
但不管如何,蘇宇的一篇報道,一篇采訪,拯救不少人,這是事實,蘇宇也因此得到了上級的嘉獎。
主要是榮譽嘉獎,前前后后,兩次獎勵,第一次是口頭表揚,第二次是他的書火了,引來了關注,上級不得不給嘉獎了。
加上這篇報道和文章陰差陽錯救了不少人,巧合也罷,有意為之也罷,上級以寫出好文章,不忘初心,自強不息的努力作為切入點,對他進行嘉獎。
同時提起了這篇文章,也警示了眾人,挽回了少許損失等。
廠里,縣里,市里,都給了嘉獎。
“東家,鋼鐵廠的領導讓您明天去一趟廠里,說是對你的嘉獎下來了。”
像是縣里,市里給的嘉獎,無非就是榮譽,戴大紅花,獎勵幾張票據,幾十塊錢。
對于蘇宇來說,可有可無,廠里也是知道蘇宇并不缺這些的,但按照規律,就只能獎勵這些,除非你有突出貢獻。
而這次找蘇宇也不知道到底啥事。
“行,我知道了。”
講話的是鐵鎖,他和張立國,虎子,負責把獵物運到鋼鐵廠送貨,所以帶話回來很正常。
距離蘇宇發表那篇文章已經過去半個來月了,影響也降了不少,稿費他也早就收到了,是按最高標準給的,也就是五百多塊錢,千字七元。
飯桌上,蘇宇提起了此事,說下午要去一趟廠里。
黃夙娥點頭同意,對于這幾天蘇宇的變化,她很驚訝,仿佛第一次認識蘇宇。
蘇宇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男人,他平時幾乎不看書,唯一見他看過的書,也就是醫書,木工相關的。
至于說文學,什么世界名著,他可是一點沒看過,作為蘇宇媳婦,這點她是很清楚的。
但蘇宇憋在房間里七天幾乎沒出門,寫出的文章也是實打實的,并沒有假借他人之手。
上了月刊后她也是仔細過的,雖然她鑒賞水平有限,但一篇文章好不好,她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正是因為看得懂,她才越發驚訝,對蘇宇仿佛第一次認識,想不到她嫁的男人,還有另一面。
“那你路上小心,見了廠里的領導,要記得客客氣氣,不要飄了。”
“知道了,放心好啦,我還能飄了?我也得飄的動啊。”
蘇宇開了一個玩笑,黃夙娥幫他整理好衣服穿戴好,親自送他離開了家里,蘇宇騎車慢慢消失在他的視野里。
蘇宇這篇文章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這段時間,蘇勝,吳根生,蘇麗,黃山,黃海,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別人知道蘇宇和他們的關系,所以多少都會受到影響,不過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