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李信騎車去了一趟郵局,順便把電報給對方先發過去了。
結果第二天,他收到了新的電報,是星輝周刊曲副主編的電報。
內容也很簡單,就是經濟方面的書籍,莫說他們周報,即便是其他大型報社,也不敢輕易發表,多數以紅色為主題的書籍才會被出版。
即便是周刊,也很少很少,而且他們周刊跟經濟學方面不沾邊。
簡單講就是周刊和周刊不一樣,你要有幾個主題,比如你發表的內容是關于社會的,那么你就只能發表這一內容的,這是為了讓讀者好區分,訂閱報紙周刊時,可以大膽選擇。
你喜歡看軍事,那就訂閱一個出軍事方面的周刊,那絕對不能讓你失望,除了軍事沒其他的,最次都是和軍事相關的話題。
而他們周刊,和經濟完全不符,所以他發電報來,又開始跪求了。
星輝周刊是因為蘇宇發表過【烏托邦城下之烏云】后才找到的他,而這本書主要是探討地震后事情,是人性,是金錢,是生活。
這說明星輝周刊,也是同一渠道的,可以談社會,可以談人性,可以講一個凄美的故事,但不要談經濟。
之前是他疏忽了,這還真不是他敢不敢發表的問題,而是與人家主題不匹配。
既然答應了,他當然不會食言。
又讓李信去發電報,意思是他答應了,一周后給他答復。
沒辦法,經濟學方面他懂得不多,只是了解未來走向,結合實際,寫了一篇十萬字的稿子。
他拖拖沓沓花了半個月,這次他答應一周那就必須拿出成績來。
結合周刊的主題,那他只好編一個好一點的故事了,起碼對得起人家千字十五元的稿費。
蘇宇在埋頭創作,而另一邊,四九城,星輝周刊。
曲越民辦公室,他拿著厚厚一沓稿子,陷入深思。
這是蘇宇寄過來的經濟方面的稿子。
他看了一章,發現寫的非常棒,如果他們周刊是可以發表經濟方面的文章,他還真有可能冒死發表。
怎么說呢,不成可能會被受連累,但一旦成了,那就是名垂千古,歷史留名啊。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改革,一些大勢所趨,他是可以感受到,并非臆想,而是真實存在的,一種賭徒心理,占據高峰。
這就像你拿到了難題的答案,恨不得跟全世界分享,但無門分享,那種感覺,難受。
深吸一口氣,曲主編拿著去了主編,也就是他老師的辦公室。
跟他師父也就是報社主編解釋清楚緣由后,把稿子交給了他。
他師父已經六十多歲了,馬上退休的年紀,頭發一半都白啦,拿起老花鏡,戴上開始研讀。
他倒要看看,能讓自己得意弟子推崇的文章,到底是個啥?
從白天,直接看到了下班,別人都走了,他還在加班研讀。
熬了一個通宵,總算把十萬字讀完了,后半夜他在辦公室瞇了一會,轉過頭,他拿著東西去了一個地方。
這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非常嚴格,他拿著公文包,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