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離開時,一臉輕松。
他徒弟說的對,好的文章,不該被埋沒,但這篇文章,確確實實不適合當下發表,只有拿給有足夠分量的人看了。
而恰巧,老頭子是宣傳部門的,去報社屬于退休前的調任,也就是養老單位,發揮余熱。
去不去一樣,閑不住的,組織就給安排,喜歡退休生活的就可以直接退休。
他就屬于閑不住,又想看護一段徒弟的路,這才選擇了調任,以他的職位,無論調任哪家報社,老大的位置也得給他讓出來,就是這么霸氣。
所以他雖然老了,但人脈還不錯,直接把蘇宇寫的東西,上報了。
在蘇宇還在埋頭創作時,殊不知他寫的經濟變革的文章,已經被復印了幾十份,幾個頭發花白的老頭正在研讀。
然后就是開會,討論,至于誰是作者,他們并不在意,但里面的內容,起到了警示作用。
因為里面提到的一些事,是可能發生的,而未來的變革,也是勢在必行的。
“行了,別爭論了,既然你們也拿不定主意,我提議,把這篇文章,發表內參,讓全國的干部看看,如果有好的建議,可以提嗎?”
“一人計短,多人計長。”
“我反對,如果發內參,影響會不會太大了?”
“是啊,有些同志,思想還未……,直接發表給人的沖擊。”
“這個容易,那就到市里,下面的同志,文化有限,只到市級,人數不多,又能控制。”
這個提議,全票通過,經過舉手表決后,一篇為【經濟變革與未來走向】的內參,由四九城快速蔓延至全國。
“這篇文章的作者,聽說是一個小同志,領導,要不要叫過來,談一談他的想法?”
“算了,不要打擾人家生活了,也叮囑下面,不要泄露,打擾人家的正常生活,如今有這種氣魄的年輕人,不多了。”
蘇宇并不知道,他寫的經濟方面的文章,由于太貼合實際,有理有據,被當做一種警示,在內參發表了。
外界當然不知道,但市級當官的,可是人手一份,內參也是類似于報紙,只是不對外發表,只給當官的看。
蘇宇寫的文章,經過摘要,發表在了內參上,蘇宇全然不知,還在家里創作。
但他的名字,卻出現在了內參上。
而巧合的是,這個名字,大家并不陌生,畢竟前不久蘇宇發表的文章還鬧得沸沸揚揚。
本地的市領導,一看,乖乖,這不會是他們本地那個蘇宇吧?
就在市領導想要去打探一下,是不是他市里那個大才子蘇宇時,卻接到了上級的指示,別去打擾人家,當做沒發生。
得嘞,這下不用去打聽了,還真是這小子?
至此蘇宇在市里算是掛了名了,在省里都有人知道他了。
內參,時常有,但本地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上面想不被人記住都難。
但上級有指示,別去打擾人家的生活,他們也不好違背,只能裝作不知道,但卻有一點,至此蘇宇身份可就不一般了。
他對經濟的理解,不比一些學經濟的差,這保不齊就是一條潛龍啊,要保護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