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網捕魚這種作業方式在眾多捕魚方法中可謂家喻戶曉。操作起來十分簡便,只需將展開的浮網放入大海之中,稍作等待,大約兩三個小時之后即可收網。
然而,那些經驗更為老到的漁民通常不會滿足于僅僅等待魚兒自投羅網。
他們會巧妙地運用一些驅趕手段,驅使魚群向浮網靠攏,從而增加浮網上粘連的海魚數量。
在眾多捕魚方法中,尤以敲罟法聲名遠揚。這種方法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更是傳承了數千年之久,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捕魚技藝之一。
具體而言,漁民們會敲擊綁縛在船舷旁的竹竿竹筒,借助水下發散的聲波將魚兒震暈。
隨后,整個船隊齊心協力,將暈厥的魚群驅趕至早已張好的大網之中。
敲罟法之所以如此奏效,關鍵在于其對石首魚科魚類具有極強的殺傷力。這類海魚有著獨特的生存技能——它們可以通過收縮魚鰾兩側的鼓肌來拍打魚鰾,或者調節魚鰾內的氣體含量,進而發出聲響,實現尋覓食物以及與同伴溝通的目的。
敲罟法通過密集的聲波傳至水下,與石首魚科的耳石產生共振,使魚群昏厥,最后再將翻浮的魚群趕進大網里。敲罟作業成本低,效率高,凡石首魚科魚類,大魚小魚一律昏死,滅絕捕撈,比絕戶網狠毒的多。
只不過這么一個捕魚作業方式最終被國內給禁止,畢竟早在數十年前就是因為這么一個瘋狂的捕魚方式從廣粵省傳入到江浙之后,給大小黃魚為首的石首魚科魚類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甚至是一度把野生大黃魚給捕撈到近乎滅絕的地步,進而也是在六十年代被徹底的叫停。
“瀚哥,真的不敲嗎?”林德義手里面舉著兩根竹筒,看了眼顧瀚問道。
“不敲,這東西誰讓你帶上船的啊?敲罟捕魚可是嚴令禁止的東西,到時候被抓了可是要蹲窯子的。”顧瀚白了一眼林德義說道。
“不是我帶上船的,李瘸子船上本來就有的。”林德義訕訕的說道。
“這東西趕緊扔了,算了,一會直接弄碎了再說,這東西留在船上不是什么好事。我們抓魚就抓魚,全部按照著規矩來。國家不允許的事情自然是有他們的考量。
你耐著性子在這里等吧,三個小時我們就收網,多放一會時間,看看能不能弄到多一點的魚。”顧瀚神色認真的說道。
顧瀚心里很清楚,現在仍然有一些漁民會偷偷摸摸地使用敲罟法來捕魚。
即使只是一些小型漁船,即使沒有設置圍網,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驅趕魚群,將魚兒趕往已經布好的浮網里。
然而,顧瀚并不打算這么做。他深知一旦被發現,后果可能會不堪設想,甚至得不償失。
“那好吧,難道我們就在這兒干等三個小時嗎?要不,瀚哥,咱們把船開到那邊去瞧瞧吧!那兒有座小島呢,過去看看怎么樣?”林德義這個人有個特別好的優點,就是非常聽從顧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