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方洛天要包小籠包還有搗鼓片兒川,顧瀚自然是沒有上前幫忙。
畢竟顧瀚上一世主要在南方溜達,雖然廚藝上面頗為的不錯,可是唯獨不懂得去搗鼓面食之類的東西,不說包包子了,就連搟面條,顧瀚都一竅不通。
在濱海省雖然有吃面條的習慣,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是直接跑去市場上面買現成的面條,不比北邊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懂得做面食。
沒有打擾方洛天在那展示自己的廚藝,顧瀚也是把兩個小家伙給喊醒,帶著兩個小家伙梳洗去了。
方洛天的手腳很快,沒一會功夫幾屜的小籠包便已經出爐,還有那一碗碗片兒川也是隨之呈上了桌。
小籠包大家伙都吃過,不過方洛天的水準顯然是高出了很多店家一大截,上方的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用方洛天的話來說,每一個包子都是十八褶,一個不多,同時也是一個不少。
包里頭皮薄餡大鹵足、鮮香美味,輕咬一口下去,鮮美的鹵水頓時盈出,再沾上一點香醋,味道用絕美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至于說片兒川,顧瀚還是第一次聽過這樣的面食,當方洛天呈上來的時候,顧瀚也是第一時間把目光投向了這碗面當中。
“這筍片豬肉面?怎么就叫片兒川?”顧瀚有些疑惑的問道。
片兒川
“這一次輪到你見識短了吧?這片兒川就是以倒篤菜、筍片、豬肉片燒制而成的面條,其中倒篤菜是我們浙省的咸菜,主要以九頭芥菜腌制而成。
傳說是清朝浙省舉行鄉試,到杭城來趕考的讀書人很多,各地考生齊集杭城,店主為招徠這些讀書人的生意,就以倒篤菜、筍片、豬肉片燒制成的大眾化面專門供應外地書生。
一般情況之下,還會加入三顆蛋,寓意獨中三元。也是因此受到了無數讀書人的追捧,甚至是那個面攤還真的出了一名解元。中榜后便回來面攤,給面攤弄了一個奎元館的名字。
其出品的這一道面,也是慢慢因為菜料皆成“片兒狀”,于是“片兒汆”就叫成了“片兒川”。”方洛天神色得意的看著顧瀚說道。
當聽到方洛天這么一說之后,顧瀚立馬就想到了羊城的一道粥,狀元及第粥。
故事似乎與方洛天說的那片兒川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羊城的那個典故是粥罷了,而杭城的則是面。
“倒也是跟羊城的狀元及弟粥相差不多。”顧瀚點了點頭說道。
“小叔,什么是狀元及弟粥哦?”一旁扒拉著面條的顧子毅,眨巴著明亮的眼眸,疑惑的看著顧瀚問道。
狀元及第粥
“所謂的狀元及第粥就是豬下水煮的粥,相傳羊城在明代有一名才子,才子名為倫文敘。。。。。。。。”顧瀚也是耐著性子把自己知道的那一個典故給完完整整的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