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的海宛若一面巨大的黑幕一般,眼前這偌大的海域,也僅僅只有顧瀚幾人手中電筒傳來的一絲光亮。
顧瀚放過了那條個頭并不算很大的西星斑,并沒有絲毫的拖沓,繼續沿著礁石尋覓著其他的海洋生物。
顧瀚舉著手電筒,光束在礁石間掃來掃去,掃視著這一片漆黑的海域。
很快,在一處礁石縫當中,讓顧瀚驚喜的一幕出現了,只見眼前的這巖石縫并不算特別的大,頂天也就只有半米的一個寬度。
巖縫頗深,足足有著一米多的深度,而透過這漆黑的巖縫,當手電筒的燈光照射到里面的時候,照見了一簇晃動的長須。
顧瀚心里咯噔一下,趕緊把光束穩住,這才看清楚那些晃動的長須,并不是普通的海草,是龍蝦的觸須!
他湊近了些,屏住呼吸往巖縫里瞧。
這一看,差點把手里的電筒驚掉,只見巖縫深處密密麻麻擠著十來只龍蝦,暗紅色的甲殼在光線下泛著冷硬的光澤,那一根根的長須也是隨著水流搖曳。
龍蝦這東西顧瀚可是打過不少的交道,尤其是在星辰養殖場當中,更是繁育了好幾個品種的龍蝦。
甚至是在譚教授的支持之下,星辰養殖場甚至是已經開始繁育起了錦繡龍蝦這么一種保護物種。
而眼前的這個巖縫當中,藏匿著十來只龍蝦,這可是顧瀚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事情。顧瀚此前跟林德義也是曾經在巖縫當中抓過龍蝦,不過數量并不大,并且大體都是華夏頗為常見的雜色龍蝦。
可眼前的這巖縫藏匿的并不是常見的雜色龍蝦,而是非常著名的澳洲巖石龍蝦,也是被大家經常稱之為澳龍的龍蝦。
一只只澳龍的甲殼上顆粒狀突起比常見的龍蝦更明顯,最顯眼的是那對長長的觸角,那不大的眼睛正在黑暗中警惕地看著眼前的顧瀚。
其實澳龍并不是澳大利亞專屬的龍蝦,澳龍準確點來說并不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品種,這種龍蝦大體棲息于亞熱帶跟熱帶的海域當中,其分布的范圍還是比較的廣泛。
只不過由于澳洲這邊與世界接軌比較快,因此很多人也是把巖石龍蝦稱之為澳龍。
其實巖石龍蝦還分很多的種類,這些種類大體上面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一個區別,只不過由于發現的地方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名字罷了。
比如澳龍、南非巖龍、新西蘭紅龍等等,這些都屬于巖龍蝦,并且也不是只有那些地方才特有的種類,甚至是在其他的地方都能見到。
這其實就跟華夏的那幾種鳥一樣,比如丹頂鶴,華夏的數量最多,可是由于華夏與世界接軌比較晚的原因,丹頂鶴這種國寶級的鳥類,在世界范圍當中更多的被稱之為東瀛鶴,甚至早年國際上都把丹頂鶴叫做japanesee。
跟丹頂鶴一樣的,還有朱鹮,其也是被國際上很多人稱之為東瀛鹮。
而眼前的這一條巨大的巖縫當中,竟然藏匿著十數只個頭不一的澳龍,這多少有些超乎了顧瀚的想象。
見著這些澳龍的出現,顧瀚也是趕忙的朝著不遠處的方洛天射出一道燈光,招呼著這家伙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