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懂個屁的風水,只是聽老同事是“水”就是“財”,但不妨礙她道聽途說的謅上幾句。
港商聞言抬頭,點頭同時鏡片后的眼睛閃過一絲驚訝。
阿芳站在落地窗邊,手指輕輕將窗簾拉開十公分,讓陽光恰好落在財位上。
這個動作看似隨意,卻精準配合了小米的話術。
兩人一起合作了一段時間了,彼此之間還是有一些默契在的。
“李總,您才是專家,您看這個房子風水布局還有什么改動空間嗎?”小米直接開了大招。
港商忽然眼睛一亮,用不太熟的普通話滔滔不絕起來。
這是一年多以來她摸索出來的一套對待老男人的技巧。
對于老男人你說什么都沒用,甚至有女同事去擦邊人家都懶得回她微信。
但你要是問對方擅長、對方喜歡或者專業上的東西,就能立馬激起對方“好為人師”的屬性。
小米去年有一個客戶,大學金融教授,同時還在是某陽光私募基金公司聯合創始人。
她連續一周給對方發消息分享好房源對方都不回復。
但有一次她問了對方一個問題——“盧教授,我最近想理財。因為p2p最近不太行,身邊不少朋友和客戶都從互聯網理財轉向保險等穩健投資,您認為這算不算過度擔憂呢?”
結果好家伙,平常從來不回她消息的盧教授連續發了7條長達50秒的語音條。
硬是從“互聯網金融監管風暴”說到“保險投資異軍突起”,從“監管理性和市場情緒”說到“制度約束跟行為偏差”,從“供給側改革背景”說到“全球經濟震蕩”。
絕了,完了還對面的盧教授可能覺得自己的語音條有些晦澀,生怕小米沒聽懂。
還專程又發消息來解釋什么叫做“微觀行為與宏觀經濟的雙向映射”。
果然,祭出絕招的那天傍晚,港商簽了意向書。
小米站在陽臺上,看著他的勞斯萊斯緩緩駛離。
忽然發現阿芳不知何時站在身后,手里拿著瓶冰鎮礦泉水遞了過來。
“謝謝,今天多虧您配合。”她接過水,瓶蓋“咔嗒”一聲打開。
“我也在偷師呢。”阿芳笑了笑,望著遠處的春筍大廈說道,“很多同行只會說‘房子好’,你會說‘哪里好’。”
這句評價讓小米心頭一暖。
她仰頭灌了口礦泉水,冰涼的液體沖刷著喉嚨:“之前師父教的,做中介的,總得讓客戶覺得錢花得明白。”
阿芳轉頭看她,目光在她曬得微黑的臉上停留片刻,微微頷首,“而且你很會對付老男人。”
小米嘴角一抽,什么叫對付,我這是給客戶提供情緒供給。
三天后,港商因為資金周轉問題放棄購房。
小米攥著手機在樓梯間坐了半小時,才敢給陳默打電話。
電話接通時,她聽見鍵盤敲擊聲,顯然對方正在工作。
“陳先生,那位港商...”
“無所謂,我不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