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鵬城深南大道的鵝廠濱海大廈在三月濕熱的空氣里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
四十二層的小會議室里,空氣凝滯,氣氛緊張得讓人有些窒息。
“許總,普華那邊的初步報告出來了。”穿著修身灰色西裝的投資經理趙明將一份厚厚的文件輕輕推到會議桌中央。
他聲音壓得極低,帶著一種近乎敬畏的謹慎,“靈境互動(lgjgiive)的財務數據…太干凈了,干凈得有點嚇人。q1凈利潤一億三千萬,現金流充沛,《鏡像追緝》的dau(日活躍用戶)還在爬坡,付費率和arpu值(平均每用戶收入)都遠超行業標桿。關鍵是…”
他頓了頓,喉結滾動了一下,“他們的成本控制,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
實際上普華永道的盡職調查有一些晚了,主要是前段時間紅杉資本和鼎暉資本也在做盡調,是徐總給陳默介紹的人脈。
坐在主位的許哲(arkxu),鵝廠企業發展事業群(cdg)戰略投資部總監,捏著金絲眼鏡腿的手指微微發白。
他面前攤開的正是那份普華永道(c)的初步財務盡職調查報告。
冰冷的數字無聲地訴說著一個事實:靈境互動不是嗷嗷待哺、急需輸血的小公司,而是一頭已經長出獠牙、開始獨立捕獵的猛獸。
他們cdg主導的這次“收購”行動,從一開始的定位就出現了致命的偏差。
“成本控制?”許哲的聲音聽不出波瀾,目光卻銳利地掃過報告里高亮的部分。
市場推廣費用占比低得異常,服務器帶寬利用效率卻高得驚人。
這特么合理嗎?
對于這種“菜鳥”創業做出來的公司看起來不合理啊。
“是,”趙明立刻接口,帶著一絲難以理解的困惑,“他們的cto代海濤,以前是祖龍工作室的核心架構師,技術底子厚這不假。但能做到這種優化程度,背后肯定有高人指點。報告里提了一句,他們有個神秘的技術顧問,深度參與了底層架構優化,但身份…普華沒挖出來,靈境那邊口風很緊。”
許哲的指尖在光滑的實木桌面上輕輕敲擊,發出規律的篤篤聲。
會議室里其他幾位來自cdg和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的同事都屏住了呼吸。
ieg戰略投資部的負責人李薇,一位干練的中年女性,眉頭緊鎖:“用戶價值和ip潛力評估呢?《鏡像追緝》的‘鋼鐵新娘’角色已經是現象級,同人創作和話題熱度爆表,這是實打實的ip金礦。徐振宇和代海濤這兩個創始人,一個精于運營和產品,一個技術大牛,組合很穩。但問題是…”
她頓了頓,目光投向許哲,帶著一絲棘手的神情:“我們前期接觸時預設的‘收購’姿態,恐怕已經引起反彈了。徐振宇還好,代海濤那個技術狂,對‘被收購’極其抵觸,據說在內部放話‘死也不當兒子’。”
許哲沒說話,拿起桌上另一份文件,是普華永道剛發過來的。
新鮮到甚至還帶著一絲打印機的熱氣。
這是關于靈境互動第三大股東,也是持股高達34%的最大個人股東——陳默的背景補充調查。
之前的資料語焉不詳,只說是“早期天使投資人,低調,與創始人私交甚篤”。
但普華這次不知從哪里撬開了一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