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間很大,一張足以容納十五六人的巨大紅木圓桌只坐了七八個人。
陳默目光快速掃過,心里微微一凜。
朱家興,匯川技術()董事長,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巨頭,他標志性的儒雅金絲眼鏡在燈光下反著光,正微笑著對陳默頷首致意。
旁邊是童勝利,麥格米特(002851)的掌舵人,面容清癯,眼神銳利如鷹。
他手里把玩著一個紫砂小杯,也看了過來。
稍遠些,一個頭發有些自然卷、氣質更顯技術派的中年男人也舉了舉杯,是盛弘股份()的當家人。
還有幾位,陳默雖不能立刻叫出名字和公司,但看氣度坐姿,無一不是一方諸侯。
這小小的蘭亭序,幾乎囊括了小半個華電-艾默生系的上市版圖。
陳默感覺此刻的自己像是一群狼里面混進來的一只哈士奇。
什么是“華電-艾默生”系?
這得從2000年底說起,那會兒鄭非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華興的冬天》。
這書核心是鄭非講述了在企業發展巔峰期警示華興員工要有危機意識,居安思危。
要正視潛在問題并積極應對,以確保企業持續生存與發展。
結果沒想到一語成讖,果然物極必反。
這個網絡設備供應的冬天確實來了,而且還是冷得出奇的那種冬天。
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
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
2000到2002年的it泡沫的破滅對全球通信設備行業影響很大。
當年,如朗訊、摩托羅拉、北電等如火如荼的驕子開始走下坡路。
屋漏偏遭連夜雨,船遲又遭打頭風。
2001年,華興在中國再次遭遇cda與小靈通的雙重失敗。
天無絕人之路,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也是2001年,華興技術剝離了電力部門(當時叫安盛電氣),以7.5億美元賣給美國艾默生(erson),獲得了一件過冬的溫暖小棉襖。
(華興的通信電源公司在內部被稱為華興電氣公司。前身是華為技術的子公司莫貝克(莫爾斯、貝爾和馬克尼),后來更名為華興通信公司,再后來整合了電力部門華為電氣公司。為銷售需要,最終更改公司名稱安圣電氣。)
從此華興大步開展了海外開拓領土,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遠征。
在接下來的十年里,艾默生網絡能源不斷為資本市場的股東創造良好的回報。
回顧過去,這筆交易是值得的!
一夜之間,華電中資企業的員工成了外企艾默生的金領。
幾年后,一些有夢想的人選擇辭職創業。
這就是電力電子和工業控制領域著名的華興電氣-艾默生創業系(以下簡稱華電-艾默生系)。
他們既有民營企業家絕望生存的拼命精神,又有外資企業的標準化經營能力和廣闊的國際視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