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常云環視全場,目光平靜地掃過一張張熟悉或半熟悉的面孔,最終落在鄭非和徐平臉上片刻,又緩緩移開。
他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今天這場面,陣仗有點大。”他第一句話就帶著孟氏特有的直率和自嘲,引來幾聲善意的輕笑,緊繃的氣氛松弛了些許。“勞煩老板、各位董事、各位老總撥冗前來,常云愧不敢當。”
“也要多謝我的小友陳默。”說完還朝陳默微微頷首,陳默著舉杯遙敬。
“在華興二十三年,機房里的服務器換了一代又一代,審計報告上的數字加了幾個零,我自己,也從當年中南大學實驗室里那個滿腦子只有代碼和芯片架構的愣頭青,變成了如今大家嘴里‘難搞’的審計老頭。”他語氣平淡,像是在敘述別人的故事。
“有人說審計是看門的,是挑刺的,是擋路的。”他頓了頓,目光似乎不經意地掃過幾個曾被他審計報告卡得難受的部門老總,對方臉上多少有些不自然。
“這話,對,也不對。”孟常云的聲音沉穩下來,“審計看的,是規矩的門。挑的,是可能讓大船傾覆的刺。擋的,是可能把船引入歧途的路。”
他的目光投向遠處,仿佛穿透了瑞吉酒店華麗的墻壁,看到了華興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
“我們這艘船,從一條小舢板,開到今天,不容易。多少驚濤駭浪,多少明槍暗箭?能挺過來,靠的是什么?”他自問自答,聲音不高,卻字字千鈞,“靠技術硬骨頭,靠市場真本事,也靠規矩!沒有規矩,再大的船,也是沙上城堡,風一吹就散。”
“我孟常云這大半輩子,沒管過幾千人的團隊,沒簽過動輒百億的訂單。”他輕輕拍了拍自己胸口,“我就干了一件事:守規矩。用這雙眼睛,”
他指了指自己的金絲眼鏡,“看數字背后的邏輯,看流程里面的風險,看決策是否偏離了咱們華興安身立命的根本——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
他清晰地念出華興的核心價值觀,擲地有聲。
“守規矩的人,往往不討喜。我也得罪過不少人。”他坦然承認,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一種坦蕩。
“今天在座的,或許就有被我卡過項目、駁過預算、甚至掀過桌子的。”他這話一出,連鄭非都微微動容,徐平摩挲核桃的手指也停了下來。
(華興的it審計不止審計it,還會審計各類研發項目)
“但我不后悔。”孟常云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技術人特有的執拗和風骨。
“cs02-ex的芯片會老化,我當年寫的代碼也早成了古董,”他目光投向鄭非,“但規矩立住了,精神傳下去了,華興這條船,才能一代代地開下去,開得更穩,更遠!這才是我孟常云這二十三年,最值錢的‘審計報告’!”
話音落下,整個宴會廳落針可聞。
沒有慷慨激昂,只有平靜的陳述和骨子里的硬氣。
這番話,是對他職業生涯的總結,更是對在座所有人的警醒與托付。
幾秒鐘的絕對寂靜后,鄭非率先站起身,用力鼓掌。
緊接著,徐平、左夢安、馮庭波…
全場所有人,無論職位高低,無論是否曾被孟常云“得罪”過,都肅然起敬,掌聲如潮水般洶涌而起,久久不息。
胡笳用力地鼓著掌,眼眶發熱。
她看著燈光下孟常云清瘦而挺拔的身影,那份屬于技術人的純粹、固執和傲骨,在這一刻熠熠生輝。
林雨晴更是心潮澎湃,她終于徹底明白了“定海神針”四個字的分量。
那不是權力,而是一種穿透時光、守護根基的精神力量。
掌聲漸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