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自己回國回對了啊,參與這么大一個項目,還有個這么牛逼的年輕領導。
大多數時候搞技術的人都是這樣,你技術nb我就服你,如果你技術特別nb,那我對你五體投地。
差不多王啟明對于陳默就是這個態度。
不過他現在處于極致的興奮之中,猛地掏出手機,手指因為興奮而有些發抖:
“我這就通知團隊,立刻,馬上重新設計架構圖!
這個‘渡河bs’,不,‘渡河總控審計中心’,必須立刻上馬!”
他甚至顧不上禮節,轉身就要往電梯口沖。
“啟明,”陳默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卻依舊沉穩:
“架構思路有了,但魔鬼在細節。
監控的粒度、告警的閾值、補償策略的智能化和冪等性、對業務透明度的平衡......
每一個點都是硬骨頭。
別急在一時,召集核心骨干,天亮前,我要看到第一版設計草案。
記住,我們是重建規則,不是修修補補。”
王啟明腳步一頓,他的第一想法很樸素:陳總牛逼(破音!),居然短時間內想到了這么多。
然后瞬間智商又重新占領了大腦的高低,深吸一口氣,重重點頭:“是!陳總!天亮前,草案一定送到您桌上!”
他挺直了背,大步流星地沖進了電梯,仿佛重新注入了無窮的力量。
陳默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電梯門后,才緩緩收回目光,低頭抿了一口保溫杯里面的熱枸杞茶。
微甜在舌尖蔓延,車庫頂燈的光線在他深邃的眼底投下一片沉靜的陰影。
分布式數據一致性這座大山,終于在他的提示下找到了那條理論上可行也最直接的攀登路徑。
然而,“渡河”項目的驚雷,從來不會只響一聲。
身心俱疲啊。
前天剛和胡笳分開,掏空的身體剛恢復沒多久,今天又被渡河項目新底座的事情困擾。
還好這題他又會,否則又不知道得卡多久。
好處是渡河項目在他的“干擾”之下,前世要做了四年多,今生估計兩年多就能搞定。
不過話說回來,王啟明也是真夠聰明的,陳默原本都打算擼起袖子自己干了,結果起了個頭,對方就把思路捋得清清楚楚。
三天后,凌晨4點,深夜依舊。
依舊是貴安“云上屯”數據中心深處,一間特意為“渡河”項目開辟的高性能測試機房內,氣氛卻比王啟明那晚的車庫更加凝重。
那是cpu長時間滿載產生的電子元件高溫氣味。
巨大的監控屏幕上,代表采購訂單處理性能的曲線圖,此刻正上演著一場慘不忍睹的“高臺跳水”。
綠色的“期望吞吐量”基準線平穩地畫在屏幕上方,而代表實際處理能力的紅色曲線,卻在每一次模擬大流量訂單洪峰沖擊時,如同被無形的巨錘狠狠砸落。
斷崖式下跌至個位數,甚至偶爾直接歸零,屏幕上隨即爆出刺眼的“tieout”(超時)錯誤。
“又掛了!全鏈路阻塞!”采購模塊的技術架構師吳松,雙眼赤紅,死死盯著屏幕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