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的分布式調度器被重寫,引入了優先級搶占和資源預留機制。
代碼在深夜的鍵盤敲擊聲中飛速迭代,測試腳本一遍遍模擬著各種極端流量場景。
每一次壓測,監控屏幕上的紅色曲線都頑強地向上攀升一點。
100tps(每秒事務數)...
300tps...
500tps...
端到端的平均處理時間(averagelatency)從最初的十幾秒,逐步壓縮到毫秒級。
當吳松在控制臺輸入那條代表十倍峰值業務流量的測試命令,并按下回車時,整個機房鴉雀無聲。
監控大屏上,代表系統負載的曲線優雅地向上揚起,穩穩地承接住洪峰沖擊,如同堅固的堤壩。
綠色的“期望吞吐量”基準線被紅色的實際處理曲線緊緊貼住,甚至偶爾超越。
代表訂單處理延遲的黃色曲線,穩穩地保持在極低的毫秒級別,平滑得沒有一絲波瀾。
cpu、內存、網絡io的監控圖,展現出高效而從容的利用率,再無刺眼的紅色警報!
“1000tps!平均延遲28毫秒!資源利用率75%!無阻塞!無超時!”
負責監控的工程師聲音顫抖地報出最終數據。
短暫的死寂。
隨即,混雜著狂喜、解脫和難以置信的歡呼聲,如同壓抑已久的火山,猛烈地爆發出來,幾乎要掀翻機房的頂棚!
團隊成員們跳起來,互相擁抱、擊掌,有人甚至喜極而泣。
連續兩周不眠不休的鏖戰,甚至國慶節都沒休息。
無數次失敗后的堅持,在這一刻,終于結出了最甜美的果實。
自信的笑容,帶著劫后余生的激動,重新回到了每一張年輕而疲憊的臉上。
吳松靠在椅背上,長長地、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他拿起手機,給陳默發了一條簡短卻重若千鈞的消息:“陳總,采購訂單‘業務車道’調度方案,十倍壓測,通過。”
...
“云上屯”數據中心那童話城堡般的歐式建筑群,在秋日午后明亮的陽光下,顯得寧靜而安詳。
五彩的墻面,傾斜的屋頂,掩映在蒼翠的山林之間,人工湖面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云,瀑布的水聲隱隱傳來。
這如畫的風景之下,卻是當今華國it領域最前沿、也最緊張的戰場核心。
更讓工程師們緊張的是,他們的陳總又來親自督戰了。
主控中心大廳,巨大的弧形監控墻無聲運行。
代表服務器集群的無數光點規律閃爍,網絡拓撲圖上的流量線條平穩流淌。
空氣里只剩下中央空調低沉的送風聲,以及偶爾響起的、壓低的指令確認聲。
“華北一區,核心交易數據庫集群,節點健康檢查完畢,全綠。”
“華南災備中心,應用容器組同步狀態確認,延遲0毫秒。”
“華西存儲池,最后一批數據塊校驗完成,d5一致。”
“安全組策略,全量加載確認。入侵檢測引擎(ids)上線,規則庫更新至最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