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項目在馬來西亞的成功,證明了我們核心技術的韌性和交付能力。”徐平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沉穩,帶著一種叫做邏輯閉環的力量。
“但這恰恰說明,在當下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資源必須絕對聚焦。
海思的芯片突圍是命脈,是‘渡河’項目能持續挺進的根基。
貿然分散資源,跳入整車制造這個深不見底的紅海,風險敞口過大,一旦制裁提前落下,我們連回旋的余地都沒有。”
他調出幾份報告摘要投屏:
“博世模式,依托我們在ict領域的絕對優勢,專注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系統、車規級芯片、車聯網模組這些核心增量部件。
這才是風險可控、利潤來源清晰、最符合華興基因的穩健之路。”
他又把博世的數據投屏出來,頓了頓繼續說道,“看看博世的利潤率,看看它不可撼動的行業地位!做規則的制定者,而非臺前的角斗士!”
徐平的話音剛落,另一個聲音立馬響起:
“徐總,鄭總,各位同仁!
國興的教訓就在眼前,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制裁若來,終端首當其沖。
我們必須立刻開辟新戰場,all智能電動車整車。”
姚塵風語速快而有力,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
“這是未來三十年的超級賽道,市場規模是萬億級。
特斯拉的崛起就是明證!
華興在ai、芯片、通信、智能座艙上的深厚積累,完全有能力支撐我們打造世界級品牌!”
“只有掌握整車,才能定義用戶體驗,掌握數據閉環,吃到最大塊的蛋糕。
這是支撐我們突破封鎖、度過寒冬的千億級引擎。
風險再大,也必須搏!
三年,我只要三年時間和資源投入!”
姚塵風的氣勢如同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
坐在他斜對面的徐平,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后的目光冷靜如冰淵。
當鄭非眼光掃過來時,姚塵風也調出了華興終端bg的密研發的成果,“我們的車載通信模組自研率早已突破臨界點,整車制造可以找代工!”
“目前智能座艙系統和dc計算平臺原型要差一些,但其核心價值在于‘大腦’和‘神經’!
三年!只要三年投入,我有信心再造一個千億級的終端bg!”
“三年?千億?”徐平冷笑,毫不退讓。
“姚總,樂視的尸骨未寒,整車是資本絞肉機!
華興有多少血可以流?
人才結構是硬傷!
全球頂尖的汽車工程師都在傳統大廠,挖角成本高到離譜,還會樹敵無數!
客戶關系呢?
奔馳、寶馬剛和我們簽了車載系統合作協議,轉眼我們就下場造車和他們競爭?
胡總負責的全球運營商市場這塊壓艙石還要不要了?”
“退一萬步說,進入新的領域,做整車失敗,傷了‘華興’這個品牌,這種失敗的風險我們承擔不起。”
徐平的反擊,邏輯嚴密,直指核心風險,充滿了對華興自身基因和現實處境的深刻洞察,如同一塊巨大的寒冰,試圖撲滅姚塵風點燃的火焰。
胡向東立刻接口,語氣沉重:
“徐總說到關鍵。信任一旦破裂,重建的代價難以想象。
供應商模式,才能廣結善緣,風險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