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奔馳、擁有現代合資公司,這張虎皮足夠唬人。
然而,陳默的目光精準地刺穿這層光鮮,落在報告核心的財務數據欄上。
2017年前三季度,帝汽自主品牌(紳寶、帝都)累計銷量堪稱慘淡,僅十萬輛出頭,同比暴跌超過35%。
更為觸目驚心的是虧損額,僅自主板塊前三季度就凈虧損高達六十七億。
報表附注里一行小字揭示了根源:庫存高企,渠道壓庫嚴重,終端動銷近乎停滯。
“虛胖的巨象...”陳默低聲自語,指尖劃過那刺眼的虧損數字。
前世碎片般的記憶翻涌:帝汽新能源早期依靠政策補貼和b端市場(網約車、出租車)風光一時,但在面向真實c端消費者的智能化、網聯化體驗上,始終慢了好幾拍。
更關鍵的是其根深蒂固的國企思維和盤根錯節的內部利益。
找它合作?
主導權?
恐怕連門都摸不到就會被各種“國情”、“流程”、“協調”擋回來。
自己這邊是要“聽話的傀儡”?
好像有些天方夜譚。
他果斷將帝汽的文件推到一邊。
這塊骨頭太硬,表面光鮮內里早已腐朽,絕非智選模式初期的理想載體。
風險太高,時間耗不起。
第二份,輝瑞。
技術派的標簽在輝瑞身上尤為明顯。
報告里詳細羅列了其在發動機(acte系列)、變速箱(尤其是cvt技術)領域的多年積累,底盤調校上也確有一定口碑。
控股觀致、合資捷豹路虎的經歷,似乎也給它鍍上了一層“國際化”的金邊。
陳默的眉頭卻微微蹙起。
銷量數據同樣不容樂觀,多品牌戰略(輝瑞、開瑞、凱翼、觀致)導致資源分散,內部消耗嚴重。
2017年主力車型艾瑞澤5、瑞虎7銷量均未達預期,整體增長率遠低于市場大盤。
財務數據雖未像帝汽那樣血流成河,但也僅能勉強維持微利,現金流緊繃。
真正讓陳默心生警惕的,是報告末尾關于其股權結構和管理層的分析。
“蕪湖系”地方國資背景濃厚,決策鏈條冗長,內部山頭林立已是公開的秘密。
前世記憶中,輝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上動作頻頻卻收效甚微,戰略搖擺不定,與其內部復雜的權力結構與各方利益的反復拉扯脫不開干系。
“技術底子有,但包袱更重,心思太活。”陳默的手指在“管理層派系分析”那幾頁上點了點。
姚塵風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是令行禁止。
輝瑞這潭水太深,貿然攪進去,只怕主導權沒爭到,反而被拖入無盡的內耗泥潭。
它或許是個備選,但絕非首選。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最薄卻也最沉重的那份文件上——《西風小馬股份有限公司生存現狀與潛在合作價值研判》。
封面下方“瀕危”的紅色標注異常刺目。
報告開篇就是一連串冰冷到殘酷的數據:2017年1-9月,整車銷量僅八萬三千余輛,同比暴跌42.7%。
主力車型風光系列suv、pv在競品擠壓下節節敗退,經銷商退網潮愈演愈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