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金鱗放在膝蓋上的手下意識地握緊了,指甲幾乎掐進掌心,才勉強維持住表面的鎮定,但鏡片后的眼神已經泄露了滔天巨浪。
他張了張嘴,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發出的聲音帶著一絲干澀:“陳總...這個...目前我們最新的優化版本,在特定負載下......”
“冗余。”陳默沒等他組織好語言,直接打斷,聲音不高,但精準地切入了下一個技術痛點。
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如電,鎖定了卞金鱗瞬間變得僵硬的臉。
“激光雷達點云處理的核心預處理算法模塊,存在結構性的冗余。我看了你們提交給上一季度的架構評審報告里附帶的簡化流程圖,再結合當前主流激光雷達的原始數據吞吐量和你們選用的處理芯片架構,保守估計,冗余度至少在30%以上。這部分無效計算,吃掉了多少寶貴的算力?又產生了多少不必要的功耗和熱量?”
嗡——
卞金鱗感覺自己的大腦像是被重錘狠狠砸了一下,眼前甚至短暫地黑了一下。
那份架構評審報告他當然記得!
為了在有限的評審時間內講清楚核心思路,技術團隊確實提交了一份高度簡化、只勾勒主干邏輯的流程圖給管理層的評審委員會。
那份圖,只體現了算法流程的骨架,如果要知道計算細節和潛在的冗余問題,得深入到代碼層面,結合具體的數據結構、內存訪問模式、甚至編譯器優化策略才能發現的深層問題。
對面他媽的是個什么怪物?
憑著一個架構評審圖去找到了對應的數據結構、代碼和編譯器優化策略,自己分析完了還再結合公開的激光雷達參數和芯片手冊,推算了一個30%的冗余。
而且這個數字和他們內部估算的37%高度匹配。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知道”了,這是深入骨髓的“理解”!
是對整個技術棧從硬件到軟件、從理論到工程實現細節的恐怖掌控力!
荒謬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間淹沒了卞金鱗。
他之前對陳默的認知,完全建立在“渡河”項目的傳奇上。
那個以雷霆手段整合資源、硬生生在不可能的時間線上用自研erp和數據庫替換掉oracle龐然大物的it強人。
他佩服陳默的魄力、手腕和對大型復雜項目的管理能力,也認可其在軟件工程和系統架構上的深厚造詣。
但......
智能駕駛?車規級的高性能異構計算平臺?激光雷達點云的實時處理算法?
這些屬于前沿汽車電子、嵌入式ai和高性能計算的交叉領域,專業性極強,壁壘森深。
陳默一個it背景出身,長期奮戰在企業級軟件和數據庫戰線上的人,怎么可能對這些如此底層、如此硬核的細節洞若觀火?
這簡直顛覆了卞金鱗的認知!
他甚至有一瞬間懷疑,陳默是不是在車聯網bu內部安插了他不知道又權限極高的技術眼線?
但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就被他自己掐滅了。
dc300平臺的核心代碼庫和測試數據,訪問權限控制極其嚴格,是他親自設定的。
30%以上冗余度的精確判斷,絕非外圍情報所能提供,這需要對代碼和架構有最直接的、專家級的審視!
震驚如同實質的電流,在卞金鱗的四肢百骸里亂竄。
他忘了回答,只是下意識地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鏡片后的眼神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駭然和一種被徹底看穿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