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完成渡河項目的中國區切換,算是萬里長征走過了一大半。
接下來的全球各子公司可以按部就班去完成了。
陳默剛準備給自己放兩天假,林雨晴就快步向他走來。
“陳總!”她聲音壓得極低,卻掩不住急促,“切換...成功了?”
陳默點點頭,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工作手機上,一種奇異的預感浮上心頭。
林雨晴將陳默存在她身上的工作手機遞還給他,屏幕上顯示的未讀消息數量觸目驚心,99+。
微信圖標上鮮紅的數字更是直接顯示“…”
(表示超過99條未讀)
未接來電的記錄密密麻麻,幾乎要撐爆屏幕。
“外面...”林雨晴舔了舔有些干澀的嘴唇,組織著語言,眼神復雜地看著陳默,仿佛第一次真正認識自己的老板,“外面...翻天了。從15號下午開始。”
陳默微微蹙眉,帶著一絲剛脫離高強度戰斗后的遲鈍和茫然,劃開了手機屏幕。
首先涌入眼簾的,是無數條來自華興內部的祝賀信息,從熟悉的蘇總、林有為、張福全、李青,到許多不太熟悉的總監、部長,甚至一些海外代表處的負責人。
信息內容大同小異,核心都指向同一個事情:
“恭喜陳總擔任車bg副總裁!”
“默總牛逼!五大產品線!華興未來看你了!”
“陳總,以后智能汽車這塊,多多指教啊!”
他關掉微信打開郵箱,是林雨晴收集了一些外界的信息。
各種新聞app的標題一個比一個驚悚:
《華興宣布成立車bg,豪賭智能汽車!勝算幾何?》
《徐平掛帥,姚塵風、陳默輔佐,華興“老中青”組合能否玩轉四個輪子?》
《從it總裁到汽車靈魂掌舵人,27歲陳默再躍龍門!》
《百億游戲股東+華興核心高管,陳默的跨界人生開上快車道!》
《分析:華興造車,雷聲大雨點小?恐難撼動傳統巨頭!》
輿論兩極分化。
驚嘆于華興魄力和陳默火箭般躥升的有之,但更多的是質疑和看衰。
在大多數人眼里,汽車戰場早已巨頭林立,華興一個“外行”,僅靠一個剛成立的bg和一套“老中青”的班子,就想分一杯羹?
未免太過天真。
那些報道的字里行間,透露出對華興技術積累的輕視,以及對陳默這個“年輕人”能否扛起如此重任的深深懷疑。
陳默的目光平靜地掃過這些標題,內心毫無波瀾。
外界的喧囂,質疑也好,吹捧也罷,都與他無瓜。
只有銀行卡里的現金、自己投資的優質資產以及身后那一片剛剛經歷過驚濤駭浪的數據海洋,才是真實的分量。
“陳總,”林雨晴的聲音適時響起。
語氣中帶著詢問,“公關部轉過來十幾家媒體的專訪請求,都是重量級的。另外,之前報道過您的《第一財經》的周敏記者通過正式渠道的請求又發了一遍。您的意思是...?”
陳默將手機鎖屏,隨手遞給林雨晴,聲音帶著濃重的疲憊,卻異常清晰:“全部婉拒。”
“統一回復:感謝關注,我個人目前專注于公司當前重大戰略項目的攻堅,暫不接受任何專訪。關于車bg業務進展,請關注公司官方信息發布。”
“明白。”林雨晴立刻點頭,對這個答案毫不意外。
她太了解自己的老板了,低調得一批。
她甚至有時候在想自己老板是不是在外面有十個八個女人怕是太高調了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