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非頓了頓,繼續說道:“當初他跟我報備瑞子咖啡這筆投資時,也說了三點邏輯。
第一,咖啡市場在國內遠未飽和,年輕人習慣在變,增量巨大,星巴克獨大但價格高、不夠快,存在縫隙;
第二,他手里有云南的豆子資源,成本有優勢,如果能和高效的數字化運營結合,有重構供應鏈效率的空間;
第三,他看好這種小店快取、線上點單、依賴app的模式。
說這不僅是賣咖啡,更是抓流量入口,高頻、剛需、用戶粘性強,未來價值不在咖啡本身利潤上。
我問他,咖啡生意老牌巨頭盤踞,新品牌九死一生,憑什么你能成?
他回了我一句:‘效率重構和流量入口的價值,遠大于咖啡因本身。’”
鄭非靠回椅背,總結道:
“當時我就覺得,這小子在商業戰略上的嗅覺和格局,恐怕不比他搞技術、搞it的本事差。
今天看36氪這篇報道,算是印證了。
我同意徐總的判斷,陳默能抓住鵝廠戰略投資的機會,在pre-ipo輪引入淡馬錫、壓住高盛的對賭條款,這份資本運作和手腕不一般。”
會議室再次陷入沉默。
徐平、姚塵風、左夢安都在消化鄭非的話。
是啊,無論是瑞子咖啡的異軍突起,還是靈境互動的估值驚人,背后都清晰烙印著陳默精準的戰略判斷和強悍的操盤能力。
這已不僅僅是運氣或者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展現出一種令人心悸的商業天賦。
鄭非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看向徐平和姚塵風:
“所以,老徐,塵風,車bu這塊,雖然陳默不直接負責你們戰略和市場,但他腦子里那套東西,對趨勢的把握,對核心要素的拆解,對執行節奏的掌控,我看很值得用起來!別把他當個純粹搞it搞研發的用!”
隨后便拿起自己的手機,指尖在屏幕上操作著,一邊說:
“車bg,是我們華興未來十年的戰略重心之一。
啟界5,是我們叩響智能汽車時代大門的第一塊敲門磚。
第一次立項會,”他抬眼瞥了一下徐平,語氣帶著點不悅,“陳默請假跑了。”
徐平想起年前那次會議,陳默以渡河項目即將開啟最終戰場為由壓根兒就沒參與,不由得尷尬地摸了摸鼻子:“是...當時渡河那邊確實到了關鍵節點...”
“我不聽理由。”鄭非打斷他,聲音不大。
“下次最終立項會,必須把他給我綁來!
他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智能駕駛是他分管的硬骨頭,座艙、車控、車云,哪一塊離得開他it和架構的老本行?
更重要的是,”
鄭非的目光變得格外深邃,仿佛穿透了會議室的墻壁,看到了更遠的未來。
“這小子在商業戰略上的眼光和嗅覺,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讓他坐在那里,不只是聽,更要講!
要逼他開口,把他的想法,把他從瑞子、從靈境實戰中淬煉出來的對市場、對用戶、對效率的理解,都給我榨出來!用在啟界5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