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那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讓林雨晴心頭微微一跳。
她立刻收斂心神,專注地盯著時間。
三點整,電話準時接入。
林雨晴熟練地開啟了錄音和速記功能,自己則退到一旁,如同一個安靜的影子,只有指尖在電腦上飛快地記錄著關鍵詞匯和行動項。
徐平的聲音通過揚聲器傳來,沉穩有力,只談最核心的幾點:
某關鍵車規級芯片的備選供應商評估進展;
與姚塵風在成本分攤上的初步共識;
以及要求陳默盡快拿出智能駕駛產品線在芯片可能受限情況下的b方案技術路徑。
陳默的回應簡潔而精準,每個問題都直擊要害。
十五分鐘,幾乎是分秒不差,高效得令人窒息。
電話掛斷的余音似乎還在空氣中震顫,林雨晴已迅速切入了下一個議程:“陳總,蔣總那邊已在線等候。”
“接進來。”陳默靠向椅背,眉宇間染上一絲凝重。
視頻畫面亮起,蔣雨宏略顯憔悴但眼神焦灼的臉出現在屏幕上,背景似乎是嘈雜的實驗室。
“陳總,情況比郵件里說的更糟!
luar這批次樣品的光學鏡頭組存在批次性裝調偏差,導致點云在邊緣區域出現系統性畸變!
我們依賴其原始點云數據的融合算法和決策模型需要大面積調整!
更麻煩的是,他們暗示問題根源可能在其上游鏡片供應商,解決周期...
可能長達三個月,我們等不起。”
蔣雨宏語速極快,帶著急切。
林雨晴飛快地記錄著關鍵信息:鏡頭組裝調偏差、系統性畸變、算法模型需調整、上游問題、三個月周期。
陳默的表情沒什么變化:
“卞金鱗呢?他的控制團隊評估過影響邊界沒有?
現有算法框架下,能否通過軟件補償或感知權重調整弱化影響?
另外,備選方案?”
蔣雨宏立刻回答:
“卞博正在現場帶著團隊做極限壓力測試。
初步結論是,在城市場景復雜邊緣目標(比如突然橫穿的自行車、小動物)的識別率會顯著下降,安全冗余被嚴重侵蝕。
軟件補償效果有限,治標不治本。
備選...我們正在緊急聯絡國內的速騰和禾賽,但他們的車規進度和性能參數...”
“參數達不到‘啟界’設計目標,我知道。”陳默打斷他,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敲擊,這是他深度思考時的習慣。
“兩條腿走路:第一,給luar下最后通牒,要求他們72小時內提供完整的失效分析報告和切實可行的、時間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明確告知違約后果。
法務和采購你直接協調。
第二,啟動pnb應急預研。
卞金鱗牽頭,評估現有國內頂尖供應商產品,哪怕參數暫時落后,在特定場景下(比如高速結構化道路)替代luar的可行性,以及需要多長時間、多大代價能追平性能。
同時,啟動自研激光雷達關鍵光學模組的預研立項,就從這次的問題點入手。
我不要聽困難,我要看到你們破局的路徑和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