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2012實驗室,無線技術研究部,深夜十一點四十七分。
辦公室里格外安靜,頂燈管不知哪根接觸不良,在趙志遠頭頂上方發出細微的、令人煩躁的“滋啦”聲。
光線也跟著忽明忽暗,把他伏案的影子在堆滿電路板和測試儀器的桌面上拉扯得變形。
他右手手腕關鍵處因為長期握鼠標和敲擊鍵盤,鼓起一個發紅發硬的繭子。
此刻他把面前這份打印出來的郵件通知反反復復的看了好幾遍。
郵件標題像根冰冷的針,扎進他熬得通紅的眼底:《關于2018年上半年績效評估結果的通知》。
正文很簡短,公式化的冰冷:
趙志遠(工號:00):
經部門綜合評議,您2018年上半年績效等級為:c。
請知悉。
如有疑問,請按流程向您的直接主管或部門hrbp咨詢。
“咨詢?”趙志遠喉嚨里滾出一聲壓抑的低吟。
麻麥皮,咨詢個屁!
過去三個月,他像個皮球一樣,被那個空降來的、頭頂“海歸精英”光環的經理李維,踢給了主管工程師,主管工程師又踢給了hrbp張莉,張莉再把他禮貌而堅決地踢回給李維。
每一次申訴,每一次試圖解釋,換來的都是更高級別的官腔和更徹底的無視。
績效被打c,在2012實驗室,在這個匯聚了華興最頂尖技術大腦的地方,無異于公開處刑,更是職業生涯的喪鐘。
它意味著年終獎清零,意味著未來一年晉升無望,意味著你在整個部門的資源分配序列里被徹底打入冷宮,更意味著一種無聲的驅逐。
要么識趣地自己走人,要么等著在下一輪“資源優化”中被“自然淘汰”。
而這一切的根源,趙志遠心里跟明鏡似的。
他猛地拉開左手邊最底下的抽屜。
抽屜里沒有文件,只有厚厚一沓a4紙打印出來的郵件記錄、會議紀要復印件、項目文檔截圖。
最上面一張,是去年年底一份關鍵項目“星穹”基帶芯片中新型低功耗調度算法的專利申報草稿。
發明人一欄,清清楚楚寫著:趙志遠(00)、王海(00)。
而最終提交到公司ipr(知識產權部)的正式版本上,“趙志遠”的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空降總監李維的工號。
他當時就炸了,拿著草稿沖進李維的獨立辦公室質問。
李維那張保養得宜、帶著金絲眼鏡的臉從寬大的顯示器后面抬起來,露出驚訝和不解:
“老趙,你是不是搞錯了?
這個核心思路是我在硅谷時就提出的概念框架,你只是做了后續的工程實現和優化嘛。
專利署名,當然是體現核心貢獻者。
你的名字,在后面的貢獻者列表里不是有體現嗎?”
他語氣溫和,甚至帶著點“你怎么這么不懂事”的責備。
演,真尼瑪會演,特么是你是在丑國進修過《演員的自我修養》嗎?
趙志遠只覺得一股熱血直沖頭頂,眼前發黑。
貢獻者列表?
那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在未來的專利收益分配、在技術榮譽的歸屬上,他趙志遠,這個在實驗室埋頭苦干了十六年、頭發熬白了一半的核心骨干,和那些只參與了一兩次測試的實習生沒什么本質區別。
他去找了李維的上司,2012實驗室無線技術研究部的部長孫啟明。
孫啟明是李維的“伯樂”,當初力排眾議將這個在北美某二流研究機構鍍過金的“海龜”挖來,直接給了對方研究中心經理的位置,負責最重要的基帶芯片預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