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明打著哈哈,語重心長:
“老趙啊,眼光要放長遠。
李總監帶來的是國際視野,是能讓我們研究部和國際接軌的新思路。
你們這些老人,要懂得配合,要支持新領導的工作嘛。
至于署名順序,實驗室內部有評議機制,要以大局為重。
個人那點得失,不要斤斤計較。”
大局?趙志遠只覺得徹骨的寒意從腳底升起。
他十六年的“大局”,就是被這樣輕飄飄地踩在腳下?
大局就是別人的大局是吧?
這么多年的老油條了,他當然知道如果有人對他說“大局為重”的時候,那她自己必然就不在“大局”里。
他又去找了實驗室負責員工關系的副總裁陳明哲。
郵件石沉大海,電話永遠在忙線中。
好不容易約到一次面談,陳明哲坐在寬大的真皮沙發里,端著秘書剛泡好的龍井,慢條斯理:
“志遠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
但技術上的事情,還是要尊重專業領導的判斷。
李維同志是孫部長力薦的人才,他的專業素養和判斷力,我們是充分信任的。
你反映的情況,我們會內部了解。
不過,我建議你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要因為個人情緒影響了團隊協作。”
皮球踢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不,是踢進了更深的泥潭。
從那以后,他在項目組里徹底被邊緣化。
核心的技術討論會不再通知他參加,他負責的模塊被以“優化資源”為名拆分給其他人,甚至他申請調用一臺新型號示波器做驗證測試,流程卡在主管工程師那里半個月都沒動靜。
而李維,則靠著“星穹”算法的“核心發明”,在年初的實驗室技術峰會上風光無限,甚至傳言已經被列入集團“天才少年”計劃的導師備選名單。
績效被打c,不過是這場精心策劃的驅逐行動里,最后也是最響亮的耳光。
趙志遠的手指猛地攥緊,那份薄薄的績效通知被他捏得皺成一團。
指關節因為用力過度而泛出慘白。
他猛地抬起頭,布滿血絲的眼睛死死盯住桌面上一個倒扣著的相框。
他把它翻過來。
照片是十年前拍的,背景是華興坂田基地a區大樓前那片著名的草坪。
照片上的趙志遠還很年輕,頭發濃密,穿著洗得發白的格子襯衫,笑得有些靦腆,但眼神明亮,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他身邊站著當時帶他的導師,已退休的老專家劉工,還有幾個同期意氣風發的同事。
照片下方印著一行小字:“2012實驗室無線預研部——星火項目組攻堅留念”。
十年。
他把人生最黃金、最富創造力的十年,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張照片里的地方,獻給了那些冰冷的電路、復雜的算法,
在這里夜以繼日的調試程序,體驗過無數次失敗的煎熬與成功的狂喜。
他以為技術是純粹的,努力是有回報的,華興是講“以奮斗者為本”的。
可現實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