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聰明的你肯定猜到了。
沒錯,還是量子數。
蓋爾曼故技重施,通過量子數來“硬湊”。
他構想了三種基本粒子,分別是:上夸克u、下夸克d、奇夸克s。
此外,還有它們各自的反版本,即反上夸克、反下夸克、反奇夸克。
前面說過,在八卦圖中,通過量子數的加減就能解釋粒子的衰變秘密。
而現在這六種夸克也有自己的量子數。
蓋爾曼就想:
“只要我通過六種夸克的量子數,能組合出所有已知強子的量子數,那不就說明夸克就是更基本的粒子嗎?”
說干就干!
一干還真行!
蓋爾曼的夸克模型,真的能組合出當時已知的所有強子。
其中,兩個夸克能組成一個介子;比如π+介子是由一個上夸克和一個反下夸克組成。
三個夸克能組成一個重子;比如,質子就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
可以看出,牛逼哄哄的夸克和夸克模型,其實完全就是靠量子數硬湊出來的。
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一位大佬絞盡腦汁,通過各種復雜深奧、高深莫測的理論推導出來的。
好像我上我也行的樣子。
1964年,蓋爾曼正式發表了自己的夸克理論。
很顯然,當時大部分物理學家都不接受這個理論。
“這他娘硬湊出來的能行嗎?”
“就算是大佬也不能這么玩吧。”
而且最重要的是,夸克所帶的電荷是分數,這就有點太扯淡了。
電子的電荷是一個單位基本電荷,經受住了無數的考驗。
而電子又是公認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蓋爾曼的理論中,電子也不可分)
所以,分數電荷算怎么回事?
但蓋爾曼畢竟是超級大佬,他的理論再離譜,大家也會去研究。
畢竟之前人家湊出來的Ω粒子,最后還真的被找到了。
也許夸克是同樣的情況。
于是,很多人開始尋找夸克這個“更基本的粒子”。
結果怎么說呢?
既找到了又沒有找到。
因為實驗人員發現用電子撞擊質子時,確實撞到了質子的某種內部結構。
這表明,質子并不是基本粒子,它的內部還有東西。
但是不是蓋爾曼預言的夸克,誰也說不準,因為夸克太小了,超出了檢測能力。
所以,最后得出結論:夸克可能存在。
蓋爾曼再次封神!
這時候,有人著急了:
“作者,你怎么還沒講到標準模型啊。”
不急。
從1964年到1974年,這十年間,蓋爾曼的夸克理論越來越受到重視。
因為新發現的各種強子現象,都可以用三種夸克和它們的反夸克解釋。
看來三種夸克就是基本粒子了。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華人大佬出手了!
“三個夸克它也不對稱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